果不其然,拼多多提前实现了年度活跃用户超越阿里巴巴,被大量的“媒体”标题称为“多多打败淘宝”。


实际上,如果非要扣统计指标,所谓的拼多多用户数超越淘宝,是错误的。严格的说法应该是,根据拼多多和阿里巴巴的财报数据,拼多多公布的年底活跃买家数超越了阿里巴巴公布的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用户数。


在这里面,两家的指标口径具体是什么,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外人不好评价,但里面还是有两个可以指出来的:


一个是阿里巴巴只是公布了中国零售市场的用户数,并没有公布过其全球的用户数,至于两家公司的具体用户数没法比较。


另外,阿里巴巴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比年度过,是超过9亿的,而拼多多的月度用户数比年度少,是刚7亿出头。用年度活跃来比较,是用拼多多高的数去比阿里巴巴少的那个数,有点让柯洁去和孙杨比游泳的感觉。


不过怎样,我们还是要相当诚心诚意的恭喜拼多多,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就发展得这么迅猛,用户数增长相当相当惊人。以这样的增长速度,在用户数方面超越阿里巴巴的中国本土用户数是必然的,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而已。有人甚至认为,微信用户数的上限才是拼多多的用户数上限。


对于拼多多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客户和增加用户的消费,继续依靠补贴或者游戏的方式来获客没有了任何意义。毕竟,超越了京东,超越了亚马逊、超越了阿里巴巴,前面已经是无人区,中国乃至世界用户数第一大电商的帽子扣上了。


如果简单地去看拼多多的财报,营收增长很快,用户数也还在增长,单用户的消费也在增加,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问题也是有的,每单的单价在下降,亏损在增加,新业务拓展遭遇监管压力、质量控制得加强,品牌形象要提升、商业基础设施要独立建设,每一个都是超级大课题。


总之,这都算是前进中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如果拼多多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农产品发展上,内部再迎来一位当年关明生一样的改革操盘手,未来一定可以稳定下来,成为中国商业中的一方诸侯。

多多加冕阿里失冠,哭笑不得

换一个角度,我们看看舆论主角中的另外一个,那就是阿里巴巴。这个神一样存在的中国商业巨头,在遭受了非对称反垄断之后有点沉寂,很久都不公开发声,面对“被拼多多打败”这样的负面传播,也是采取了冷眼旁观的姿态。


实际上,如果我是阿里巴巴的当家人,拼多多的这种用户数超越,倒是乐见,而且还是相当的开心。显然,这种分析也应该是目前阿里巴巴的准确心态。


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阿里巴巴这些年陷入到了四面被围攻的状态,一系列的操作下,无论是哪个业务领域,都有强劲的对手,依靠几乎同样的资源扶持和流量冲击的方式,应接不暇。如此,虽然也锻炼了阿里巴巴顽强的生存本领,可依然顶不住积毁销骨的威力。这么说吧,就是在舆论上,如果十家的公关资源联合起来,阿里公关天团也是疲于奔命,更不要说业务上的反击。


如今,社会舆论上是一片阿里被拼多多打败的论点,等于是让阿里巴巴可以喘口气了,即便“被打败”了,就没有必要再充当巨人,承受那么大的非正常企业的社会压力。


还有一点,既然拼多多已经成为了第一,阿里巴巴成为了第二,那还反什么垄断呢?从逻辑上说,阿里巴巴完全不具备垄断的能力,也更是没有实现过垄断造成的有效伤害,否则,怎么会这样轻易的就被刚刚成立六年的新公司打成了第二?


拼多多的崛起,也给了淘宝压力,让曾经多年没有什么创新的淘宝走上了奋发的道路,这对阿里巴巴实现其102年的生存目标是极其有好处的,也对消费者有极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上,拼多多、京东、阿里巴巴是对手,在社会上应该是友商才对,不应该剑拔弩张,更不应该互黑,共同进步共同创新你追我赶,善莫大焉。


阿里巴巴还是那个阿里巴巴,不管其电商业务用户数是否已经被打败。按照当年马云的设想,B2B大儿子已经成年,支付宝小儿子已经顶门立户,淘宝小姑娘也已经出嫁,阿里云、菜鸟、达摩院等等核心科技成型星辰大海,没有必要再去和人争抢那一亩三分地电商薄田了。资本市场上,面对用户数被超越的负面舆论,阿里巴巴的美股却上涨了2.8%,港股上涨了将近5%。


在目前的形势下,开放共享是必然。据说,淘宝特价版要在微信上开小程序,未来,京东是否也会开放支付宝呢?电商之间的竞争更加多维,大家拼的就是自身积累起来的科技能力与管理水平,运营至上。


未来,每个品牌都可以在所有的平台上开店,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或者多多,决胜在运营,这个时候比拼的是领导团队的水平与科技研发投入的程度,更需要创始人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正式的决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