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奋武将军沮授,向袁绍建议,应该把汉献帝请来,在邺都建立皇宫,这样就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对各诸侯发号施令,讨伐那些不肯服从的人。但后因有人反对,而未能迎献帝。
此后,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并在此定都,以皇帝名义号令诸侯。
不得不说,从古至今历史仍在一幕一幕重演,臣子的献策有时候往往能够决定一个朝代的发展路径,而身为君主最终是否能够采纳献计,就要看这个君主的视野、时代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基础实力等了。
回到现如今,从去年年底开始,移动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进化,从而也带动了整个移动产业链条的发展。
同时在整个移动产业形成清晰格局的过程中,“流量”起到了格局划分的重要作用。有“流量”便会产生价值,而随着O2O概念的火热,巨头们开始逐渐明白“流量”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在今年开始进行布局,对于线下wifi的布局以及抢占线下流量闸口也变得尤为关键。
如今我们只看到了BAT三家巨头线下的火拼,但在PC时代过渡到移动时代当中,有着许多的变数大众并不知晓,今天Bianews就来八一八旧账。
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是错过
前网易UGC中心移动合作高级经理戎一人向Bianews曝光了一封3年前(2011年)提交给丁磊的内部邮件。邮件中戎一人向丁磊建议,将网易通行证作为线下wifi场景的门票,以便于未来更好的打通网易全线产品链条,从而形成生态。
当小编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惊,莫非网易3年前就已经看到了线下wifi场景所带来的商机了么?
但可惜的是,丁磊在回复其邮件时只用了这样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果然历史性的一幕再次上演,我们在感叹网易错过这次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暂且抛开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合适做线下的铺设,但倘若能够落地试运作一番,可能今日的网易会大有不同。
与此同时,我们在读完邮件后会有很多的疑问,所以现在要捋一捋。
献计之人何许人也?
戎一人并不是献策人的真实姓名,这里尊重了对方的意愿用了这个名字。
上文提到,该人士曾是网易UGC中心移动合作高级经理,那么他又为何能够直接向丁磊“谏言”呢?
据其本人透露,“当时管微博的副总编张锐已经撤退做春雨医生去了,一度短暂接管了下微博的唐岩也做陌陌去了。当时丁磊直接指导微博业务,开了些会。”
这样解释也就能够明白为何他有这样一个机会直接“献策”。
构思来源于刷机失败
据戎一人介绍:
2011年初,当时我负责网易微博移动端的推广,自身又恰好在用一个有锁美版iphone刷成了砖,在解锁贴出现之前一直当itouch用,自己流量很多却还要到处找wifi用。
这个生活体验结合工作职能,让我想到可以用网易微博作为wifi账号密码,让更多流量有限的智能手机用户,登陆影院车站机场商场咖啡馆等人流大、有停驻的场所wifi。
就在市场上找是否已有提供商用WiFi的接入商,如果有就不用网易自己投资做接入了,因为丁比较省钱所以对涉及较大或较长投资的计划都倾向否决。
当时在北京市场上在做wifi铺设的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最近正打出名号的迈外迪WiWide,而网易市场部中的一些人员与迈外迪的老板关系较好,当戎一人的想法被丁磊否掉后,市场部一度还想在自由资源范围内试验一番,但最终不知因何原因很快作罢。
另一家是热点联盟,戎一人等通过微博和官网,与对方进行了接触,同时对方也表示有意愿合作,但还是由于网易方面的授权问题最终没有启动,也就是因为这一番折腾,他认识了迈外迪的张程。
戎一人坦言,“我确认有成本可控的操作方法后,想获得丁磊授权以网易通行证名义做品牌授权,不花钱做合作。因为我当时在网易微博,微博营销费用非常少,且以弱势子产品名义谈,需要付出更大成本。
后来我去面腾讯微博,提过这个想法。腾讯微博后来跟首都机场做了个账号登录wifi合作,但只跟这一单做过合作。这事跟我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有时间先后关系。
当年下半年我就到了腾讯,恰好有腾讯MIG投资部门北京的同事跟我是朋友,现在他在另一家vc。当时推荐他去看过wiwide,跟张程接触,但当时只是接触,没有确认投资。”
不稳定因素导致不做采纳
虽然表面看来,如果当时丁磊能够接受戎一人的建议,并且可以小试牛刀一番,提前进行布局,那么网易今天极有可能已经紧握住了线下流量的“命脉”,最终可以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细细一想事情却又没有这么简单,原因有这样几个,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的趋势并未完全显露,从戎一人的介绍中能够感到丁磊对于未来战略上的投资还是相当谨慎的,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下手去做。

从易观发布的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来看,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整体收入构成与现如今区别很大。流量费所占比例仍很大,其他的收入占比及量级也并未让人眼前一亮。
其次,网易可能等不到商业变现事情就黄了,从去年年末移动互联网真正第一波实实在在的红利才到来,两年时间网易真的能等?即使能等,期间的变数也是不可控的。
此外,商业wifi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流量,基于流量的资源置换和广告,以及数据分析等所带来的价值意义远远大于流量,结合网易的自身资源能否很好的契合也是未知的。
网易现在布局WiFi市场晚不晚?
网易旗下移动产品分为资讯、娱乐、社交、工具、教育、游戏六个大类。这些产品已经形成移动矩阵,同时亟需一个能够将之串联打通的平台级产品。
丁磊本人也给予了厚望,他曾表示:
网易移动产品中,新闻客户端是一个读新闻的载体,有道词典是一个英语工具,云阅读、云音乐是基于文字和音乐的内容产品,只有易信是通讯产品。
在移动端,把这些产品串起来的方法和可能性比PC端更加多样化,因为易信是随时在线,用户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相信会找到一个非常棒的方法去将这些产品串联起来。
网易通行证曾风光一时,当年可以与QQ比肩形成ID体系。而在这个流量入口分散、应用百花齐放的时代,魅力早已不复当年。
但是,上述“历史邮件”中的以WiFi作为入口仍是不过时的平台级思维。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5.8亿部,国内用户平均有46%的时间选择用Wi-Fi联网。而且目前69%的智能手机流量来自于Wi-Fi,可以看到这一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与阿里、腾讯等巨头通过Wi-Fi觊觎O2O不同,唯一可以打动网易的可能就是WiFi能否充当将旗下分散移动产品串起来的平台。
WiFi与手机近乎等于早期的网吧,量可以带起来,但要将产品打通依然需要一个ID的配合,微信可以连WiFi,在于微信已经是一个功能级ID,以产品通过WiFi、应用场景带动产品(如咖啡厅WiFi环境下云阅读推荐云音乐等)可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一个思路。
当然,都取决于丁老板。
=============================
固定广告:WeMedia,是自媒体人的聚合,Bianews是成员之一。
专注互联网公司大新闻和小八卦,只讲故事,不讲道理。
微信号:bianew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