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日(12月14日),我回到北京,去参加了WeMedia联盟自媒体年会。
帝都隆冬凌冽的寒风也阻挡不了人们对这一轮已经持续一年多的自媒体关注的热度。
实际上自媒体古已有之,诸子百家就是那个年代的自媒体,儒家、墨家、法家则是汇聚不同思想观点的自媒体联盟。
到了大众媒体时代,一些媒体人通过专栏的形式,继续着古已有之的传统,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进入互联网时代,才20年的功夫,我们经历了论坛、博客、微博……自媒体人以ID、网名或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刷着自己的存在感。
我们谈自媒体的时候,在谈什么?
几乎,都是微信公众账号。
是的,直到微信的出现,公众账号的推出,订阅的模式,在一种代表新生活方式的超级APP的包裹下,微信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交流方式,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方式。作为身处中国互联网营销领域的一名搬砖者,仅仅两年时间,我亲身感受着广告主和公关传播对媒介投放的改变。过去为了影响行业用户和营销决策者,大量预算投放在营销和财经管理类杂志的预算,因为人们阅读习惯的迁移,这部分预算也逐渐转移到自媒体。
就我个人的阅读习惯而言,过去每期都买的《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一财》,变成了微信里几十个订阅账号。这些账号成了我在碎片化时间,消磨和学习新东西的地方。
因为,注意力的迁移,营销预算的迁移,发表观点,获得注意力的同时,也获得收益,这些需求汇聚在一起,让自媒体人正式登上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垂直领域的从业者、新媒体人、传统媒体人、非媒体人,学生……人人可以是自媒体。
WeMedia自媒体联盟应运而生。
记得去年此时,参加的第一届WeMedia联盟年会,还有一些山寨感,今年的年会,无论从联盟成员的参与热情,还是演讲和分享嘉宾的成色,再加上主会场外的智能软硬件的体验区,联盟的年会已经不亚于任何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举办的活动。
与我同感的是,我在坐在我周围的人的交谈中可以听到,我在朋友圈的刷屏可以看到,这次年会会议上的分享的质量和干货的程度,基本上是我近几年参加的最有料的一个活动。
创业者为主的舞台折射自媒体人的尴尬
全天的演讲者里,除了开场演讲的盟主青龙老贼和早已在传统媒体就成名成家的吴晓波可以代表自媒体外,其余演讲嘉宾几乎都是创业者,演讲的内容也多是创业心得,虽然干货多多,但毕竟说的不是自媒体。
当我们看着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坐在台下的我想的却是,台下几百自媒体人鲜有拿得出手的商业模式和案例去分享,略尴尬。
那位说,罗辑思维和吴晓波不就是自媒体成功的创新模式的探索吗?
Come on,罗振宇和吴晓波老师在做自媒体以前就已经分别是电视和传统媒体领域的翘楚了好么。
当然,我们都知道罗辑思维和吴晓波的自媒体早已经是以公司或者工作室的方式运作,而且,我所知道的很多自媒体人在成为一个天天参加发布会的自媒体会人以后,也都雇佣写手和“实习生”打理自己的自媒体阵地。所以当老贼说,“世间再无自媒体”时,我还是不禁为盟主捏了一把冷汗。当然,我知道这代表了盟主格局很大的一种思考和预期,他演讲中说,人人都是自媒体,可能一把烧开了水的壶也是自媒体。是啊,它还会吹哨呢!我不禁想起微博当红的时候,哪个好事者帮钟楼开的微博,定时这个微博就会在微博上敲钟(好像绕口令)……
丧钟为谁而鸣?
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个热门文章,2014年又有一些纸媒停刊了。其实每天也有一些自媒体账号被封了,或因为作者难以为继的原因停更了。丧钟是为传统媒体而鸣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丧钟为无法适应时代变化的媒体而鸣。
所以,自媒体发展的规模化不是问题,也许这是一个“生命”形态要繁衍发展所必须做的,不过,当这个自媒体只是以公众账号的方式运作,内容全部是编辑采写的时候,它还是自媒体吗?
那天在自媒体沙龙对话的环节,也有一位知名自媒体人说,当有人开始帮忙打理自媒体,想着盈利模式的时候,却没有了时间写文章。
媒体的本质是什么?
内容,渠道,Content,受众。
自媒体也一样,就目前所知,自媒体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为企业撰写的软文和少量的广点通硬广。
罗辑思维和吴晓波玩儿的大一些,会员费和定制产品算是玩儿粉丝经济的新意思,但霸王餐和线下沙龙其实也是传统媒体玩剩下的线下活动而已。
自媒体的本质是什么?
“自媒体”三个字的中心词是“媒体”,但核心一定在于“自”。记得春天的自媒体大会时,老贼的分享提到“勿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自”。说白了就是自在的独立精神,代表自己观点的内容和媒体气质。
衡量自媒体的价值也一定不是粉丝数量和平均阅读数这样的机械化的指标,而是独特性,和因作者和内容吸引的具有同样气质和特点的粉丝群体。
然后呢?
然后,著书立说,拍视频,带粉丝玩定制产品,各处分享走穴,接适合投放的公关软文和广告。
你瞧,说白了还是要做出自媒体人的个人品牌价值。
唉?不是说不要走传统媒体的老路嘛?我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做个勿忘初心的自媒体吗?
当然可以。
当大会上最重量级的嘉宾,Web1.0时代的老人张朝阳出场的时候,他说,他觉得自己离开了好多年,当然,不是身体,而是头脑,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有一种“山中才几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
他出场后,真觉得是一个时代结束了。才十年功夫,中国互联网格局巨变。
十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