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anews报道 “WeMedia 2014自媒体年会”成功召开,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运营者吴晓波在会上做了“骑到新世界的背上”的主题演讲,分享他运营自媒体的经验、教训。
据吴晓波介绍,他从写专栏到做图书出版,再到现在运营自媒体,这一路走来都是为了找到自己的读者 。他认为自媒体是一种更适合的写作平台:好内容比他想象得走得更远;80后比他想象得更爱60后(他的读者群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左右,从而更加年青);而网络也比他想象得更加失控。
会后,吴晓波老师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
从没遇到过如此激烈的媒体
2014年5月,“吴晓波频道”正式上线,旋即被称为“最重自媒体”。而在此之前吴晓波已是中国最著名的财经作家,他经营的“蓝狮子财经丛书”也是中国本土最知名的财经出版品牌之一。那么,为什么还要做自媒体呢?运营“吴晓波频道”期间因何忙乱、亢奋又焦虑?
吴晓波表示,他写了20多年专栏,突然发现人们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了。现在几乎所有内容供应都在社交圈的信息流里面。所以他要做一个产品,回到那个流里面去,找到自己的读者,分享自己的财经观点。
至于忙乱、亢奋、焦虑,则是因为他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激烈的一个媒体。他说,数据是一件挺残酷的事情。一篇文章推送后能增加多少粉丝?有多少人取消关注了?后台多少人骂你和表扬你?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反应在公众号的后台数据上,这让他很焦虑。
未来自媒体的生存方式
如今,不少自媒体人都活得很焦灼。他们不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不知如何在活下来之后活得更好?
对此吴晓波认为,未来有价值的自媒体具备下列属性:
第一,人格化属性,自媒体应该跟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知识背景、品牌符号有关系;
第二,内容的重度垂直;
第三,套现的部分应该来自O2O,用户能够完成一个线下套现或在线产品的双重套现。吴晓波推崇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认为她是目前最成功的自媒体,充满了人格魅力。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吴晓波曾预言,未来两三年,传统制造业大规模倒闭、减产现象还将持续;五年内,大概将有一半企业会消失。那么传统企业怎么才能活下来,如何成功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呢?
对此,吴晓波认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一定不是简单的将既有资源向线上“腾挪”。这腾挪一定不是物理状态的,而首先是思维和商业模式的腾挪。为此,他认为50后、60后等“第一代企业家”应该尽快把企业交给80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本去做一些投资和扶持年轻人的事情,但千万别还在一线还当董事局主席。
以下是采访实录:
Bianews:首先很想听听您对于自媒体的理解。我们知道,您除了是“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今年还增加了另外一重身份——“知名自媒体人”。5月份,您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已经正式上线了。能不能请您从经济学者和自媒体人的双重维度,解读一下您眼中的“自媒体”?
吴晓波 :我觉得不同的自媒体人,做自媒体的诉求不一样。对我来讲,我还是想找到我的读者,然后传播我的财经观点。我刚才在演讲里也讲了,我做自媒体所有的初衷,就是我找不到我的读者。我写了20多年专栏,突然发现人们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了。看什么呢?大家说看社交圈。包括我自己每天早上起来,我对新闻的获取,基本上也来自社交圈。我不看报纸,甚至连新闻客户端都不看,因为我觉得新闻对我来讲已经太过量了,我没必要了解那么多的事,对吧?我的朋友圈里面几百个人,所有的东西我基本都知道了。现在几乎所有内容供应基本上都在社交圈的信息流里面,所以我要做一个产品,回到那个流里面去——这是我对自媒体的评价。
做到今天,我认为出乎意料的是说,它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一种商业模式,比如我今年还做了一个事情,我跟上海交大开了一门课,讲我时代特征的课程,在我的公号里面招生。结果,有190多个人报名;然后线下再来沟通,确认这部分。原来如果我自己做一些线下课程培训的话,实际上也不太需要通过一些中介的。但对我来讲,还是一个知识传播和知识套现的过程。
Bianews:您在《吴晓波频道100天报告》这篇文章中提到,“运营自媒体的的一百天,在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是最忙乱、焦虑和亢奋的一百天。”您现在还是这种状态吗?运营自媒体让您焦虑和亢奋的分别是什么?
吴晓波:现在是更糟!每天还得审稿,又回到当总编的日子。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在面对一个完全不确定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推出去以后有多少点击量,有多少人喜欢,能增加多少粉丝?数据是一件挺残酷的事情。当你处在“感觉”状态的话挺好的:这个女孩子对我挺喜欢。但是,一旦变成数据考核的话就挺麻烦。
今天早上我登了一篇文章,到现在的大概超过9万点击量,那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好的。今天12点半之前,大概可以过10万。然后能增加多少粉丝?有多少人取消关注了?后台多少人骂你和表扬你?对我来讲挺焦虑的。我从来没有在那么激烈的一个媒体里待过。我给FT写了七年专稿。当时写完以后,我可能从邮箱里看到一些反馈,但它并不会像现在那么激烈。我觉得我已经太老了,这个对我太激烈了。
Bianews:“吴晓波频道”还推出了创业公益基金,做创业扶持。请问接下来对创业者的扶持会是怎样的节奏?
吴晓波:创业扶持,现在也没有完全想清楚。总的来说,开始可能会做一些公益性的东西。因为当时的初衷主要是两个方面:从我个人来讲,我想帮助一些年轻人创业;第二,从我们的公号后台确实可以看到,在40来万用户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创业者或者想要创业的人。所以,如果能从公益角度帮助他们,那会非常好。接下来可能还会做两件事:第一可能会做一些培训类的产品,帮创业者做线下培训或在线培训;再接着,我觉得应该会做一些资本方面的并购资金。不过要看我们到底能够走多长。
Bianews:在我主持杭州创投领域的活动时,经常会引用您说过的一段话,您说“到2008年,制造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一半以上的企业主可能熬不过去,在未来三到五年里,大规模倒闭、减产现象或持续”。在浙江,因为民营企业很多,对互联网的焦虑就会特别强,这个您可能感受更多。能不能简单跟我们聊聊民营企业的焦虑问题?
吴晓波:实体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互联网焦虑症。因为互联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经济或者单独的产业,它渗透到了所有环节当中。比如,你的企业内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率,需要利用一些互联网产品;你要找到你的消费者,就要发掘互联网世界的一些变化;甚至说你现在要投一个广告,投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供应链部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一定有一个大的焦虑,而这焦虑症的背后就是很多不适应,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现在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两年经济萧条,整个需求部分产生萎缩;第二部分呢,整个成本在抬高——土地的成本、劳动力的成本不克制地抬高。所以两头一压,实体经济的利润现在越来越薄,跟刀片一样薄。所以,这两年来,江浙一带,实体经济被搞得很厉害。而且我认为,未来的两三年,大规模倒闭、减产现象还将持续;五年内,大概一半企业会离开这个会场。
Bianews:今年被称为“O2O元年”。一些传统企业也想往互联网方向做,他们原来有很强的产业基础,但这部分人在互联网转变中其实有瓶颈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吴晓波:对,很多产业基础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可能是没有价值的。比如,你原来有通过地面方式联系很多经销商的一个团队,或者你建立了一个消费者群,一些数据库等等。这些产品,很多人说,我只要把它腾挪到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上面就可以了。我接触到一家培训公司,历年来培训了有大概10万家企业。他就说,如果我做互联网产品,把这十万中小企业挪过来,每个人收一万块钱,不就十个亿?其实没那么容易。你在地面上挣一万块钱很容易,但你到网上涨一块钱都很困难。这腾挪一定不是物理状态的腾挪,而首先是思维和商业模式的腾挪,大部分转不过来。
Bianews:现在传统企业这块,传统业务他们饱和了,资金在寻找新的出口。那么,在投资或者其他领域,您觉得他们怎么做可能效果更佳?
吴晓波:我认为50后、60后这些“第一代企业家”能干的事情大概就几件事情:第一个呢,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争取能活过100岁;第二件,把企业尽快交给80后;第三件,你用你的经验和资本,去做一些投资和扶持年轻人的事情。千万别在一线还当董事局主席什么的,那是太丢脸了一件事了。
Bianews:刚才讲的是企业家,其实很多时候,自媒体人也在焦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吴晓波:未来有价值的自媒体具备哪些属性?我的思考不一定跟成熟。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是可以考虑的:第一个是人格化属性,你的自媒体跟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知识背景、品牌符号是有关系的;第二个呢,是内容的重度垂直,你在一个特别小的子领域里做一个自媒体,比如我就做骑自行车的这件事,比如说我就做信托这个圈子的事,我就做债券理财这个事……可能重度垂直部分的自媒体有存活的价值;第三个,我认为套现的部分应该来自O2O,你用你的用户能够完成一个线下套现或在线产品的双重套现。
Bianews:对于小的个体来讲,做O2O只能是小本生意把?
吴晓波:对,自媒体不可能做成一个大生意的。从自媒体现在看到的情况来讲,我觉得不可能做成一个大生意。能够做成一个亿级的生意,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自媒体现在还是一个爱好时期,然后到2015年,可能会进行一些商业化的探索。它真正的大爆炸会不会到来?不知道。我认为全世界从现代意义上来讲,最成功的自媒体其实不是他们讲的孔子、李白,那都是扯淡的事。真正最成功的是奥普拉。奥普拉是真正成功的一个自媒体。这么一个黑女人,快200斤的女人就坐在那儿,是吧?然后推荐一本书,这本书全北美快卖疯掉了!推荐某一款产品,这个产品会卖疯掉。这是人格化自媒体里面一个偶像。
Bianews:您曾经说,“中国互联网的诞生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想赚钱’的东西,和精神层面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怎么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说自媒体时代普通人的精神生活?
吴晓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中国的互联网现在是一个被寡头垄断的市场,我不认为它是能够让我们在未来有很多好奇的市场。这跟我们政权的很多行为有关系,跟我们整个互联网行业对技术创新的自我保护以及对侵权行为的法律惩罚措施有关系。所以我认为现在研究互联网跟十多年前相比,并不是那么让人兴奋的一个产业了。第二呢,对个人来讲,可能你的选择性会更大一点,因为你看有了公号,有了别的客户端产品以后,我们每个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选择的方式,找到一些你喜欢的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内容,然后你就再回到你的世界里。我并不认为在未来世界,某个人写一篇文章会有几亿人转载。这是一件很虚妄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靠谱的是说当你有一篇文章写出来的时候,你希望他了解的人看到了这篇文章,对这个领域关心的那些圈层的人看到了这些文章。这是我觉得自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希望。
Bianews:2014年10月,吴晓波频道曾主办了『“瞧,这个人”——首届自媒体人杭州论道』。其实,今天我们参加的这个WeMedia 2014中国自媒体年会也是一次自媒体人的聚会,能不能请您简单评价一下这次大会?
吴晓波:我们用社交化的方式做的那次“杭州论道”。连会场的管理人员都请粉丝、志愿者来当。我们原来做论坛都要准备几辆大车到各个大学去拉人,500人才能填得满。现在,就在公号里面一说,一个小时不到,45分钟750个名就报完了,现在我们发起一个7500人的活动,大概40分钟就能报完了,那时候粉丝有20来万,现在有40来万,这个其实蛮难想象的。而且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对这六个自媒体人有兴趣的、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人,多好。
对于WeMedia 2014中国自媒体年,我是花了时间、花了钱来参加这个会的。我觉得自媒体是中国媒体产业一个特别大的变化,我自己也是变化中人,所以我很愿意参加这样的会。经验也好错误也好,我都愿意来分享。第二,我认为,自媒体在2012年、2013年是一个非理性时期,就是爆炸性时期;到了2014年,当我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老罗跟我讲,大家都在很热的时候你不做,现在大家都去了,你跑来做。我说现在很好,现在进入了一个理性时代,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时代。今天我们能够举办这么大的一个会议,我觉得对整个行业来讲,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