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人甚至外国人眼里,中国和日本、韩国最大的区别就是民族内部不团结,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内斗的很厉害,企业与企业也是互相看不顺眼,互相拆对方的台。最近,格力董明珠一番惊人言论再次让格力树敌无数,在这段被曝光的内部讲话中,董大炮表示“要通过清场真正把那些烂品牌、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品牌全部消灭掉。”矛头直指竞争对手美的、海尔、TCL、志高、海信科龙、奥克斯等。美的之前已经被指责为“骗子公司,和小米在一起就是小偷集团”,但当时也没作出正面回应,此次自然不会强当“出头鸟”。但老牌企业海尔则忍不住了,立即发表一篇“不约文”进行正面回应,文中指出董明珠多个口误,将董大炮彻底噎了个半死。

董明珠被海尔不约文彻底噎死:好打嘴仗不如先自理门户

海尔“不约”其实是“约” 火力还十足

在这篇约架文中,海尔将董明珠“亲切地”唤作阿姨,且开篇就“亮剑”,称海尔不屑于这种“口舌上的风头”因此“海尔不约”,随后在表达对董阿姨性格的充分欣赏后,笔风一转,历数董明珠三大口误,包括空调病的科普,人民日报PS的展示贴以及一个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强调的自然是海尔引以为傲的专利数目,据悉,平均每三个海尔人就创造一项专利。所以,海尔表面上不约,实际却是在应战,而且杀气十足。

对于海尔的“不约文”,网友是褒贬不一,既有赞格力的,也有力挺海尔的,此外,美的小米也是频频无辜躺枪,当然,这些评论或多或少存在调侃的意味,但引人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网友对海尔格力“窝里斗”的行为表示了不满,一位网友就评论到“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从格力明珠,到海尔不约,国人啊,为什么炎黄子孙之间只有战争,而不能精诚合作呢?”

董明珠被海尔不约文彻底噎死:好打嘴仗不如先自理门户

在前瞻小编看来,这位网友的评论不仅有代表性也具有深刻的意义。格力的“清场论”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相当有利,但是保密工作的不到位,让本应该发挥战略指挥意义和作用的内部讲话变成了对竞争对手品牌和形象的恶意攻击,让本应该执行战略的员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应对竞争对手的声讨和危机公关上,不可谓不是一大失策。

格力董明珠一向以强硬、不留情面的形象示人,江湖甚至传言“董明珠走过的地方都不长草”,在与小米10亿赌局前,很多网友或许会认为这种评价是言过其实,但是见识到了董明珠“小偷集团”的论调后,不少人在震惊之余估计也会暗暗说一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这样公开打击友商,不太好吧”。

格力好掐架 不如先自理门户

此外,格力的上述“清场论”要达到的目的其实也没有董明珠宣扬的那么高大上,根据格力发布的财报数据及媒体的披露,近几年强大的格力也遭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技术人才的流失,电商渠道发力不足,竞争对手的日渐强,竞争对手这一块主要是指被格力炮轰的美的。据悉,2013年格力营收还领先美的400亿元,到了2014年,格力与美的的差距已经不足100亿。而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加上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不仅格力定下的1400亿元的营收目标尚有400亿没有完成,还有巨大的库存需要处理,此外,每年200亿的营收增长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为此,已经20年不打价格战的格力率先做起了“价格屠夫”,推出一系列的大规模促销,业内被迫纷纷应战,但都公开指责格力是在破坏行业规则。而格力的“清场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来的。

董明珠被海尔不约文彻底噎死:好打嘴仗不如先自理门户

所以,董明珠炮轰小米、炮轰美的和海尔等,可能确实存在“恨其不争”的情绪在里面,因为董明珠的批评都是直掐对方软肋:小米的专利,美的、海尔的虚假宣传,但多少也包含一种对自身目前尴尬处境的焦虑情绪,所以,雷军在回应“骗子公司”时,能淡定的说,董总其实已经认输了,因为格力作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大势、智能家居大势下,布局相对竞争对手都已经慢了不只一拍、两拍。

此前,我国的空调市场曾经一度被开利、大金、三洋等洋品牌占领,但随着格力、海尔、美的等国产品牌的崛起,“水土不服”的洋品牌开始渐渐式微,国产品牌则发展的顺风顺水,而这几年,国产空调品牌试水海外市场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中国制造的形象得到不少改观。具备技术、价格、售后优势的中国国产品牌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还是具备相当大的可能性,而国人想看到的也是国产品牌携手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宣扬中国的新形象,而不是为了争夺一个中国市场,互相打嘴仗,互相拆台,上演内斗的“奇葩戏码”。

所以,格力请消停点,董明珠请消停点,有打嘴仗的时间,不如专心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实力有了,还怕春天不会到来吗?

本文来源于头条前瞻,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