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这是一封意料之中的匿名信

2015年1月6日,国内数位媒体人的邮箱惊现一封署名“jumeiyuangong”的神秘邮件,声称其所在公司聚美优品因涉嫌采购走私而被调查。加上3天前大洋彼岸的法院传票,想必陈欧本人已忙得分身乏术,作者替他写下这篇“自白”。

一年前的今天,陈欧想要拍一部偶像剧。万万没想到,新年伊始已有人帮他拟好了剧本,且已广发英雄帖通知了国内上百家媒体,但却是一部惊!悚!片!

一封“匿名信”搅得国内媒体一惊,聚美优品“被前员工代言”。数小时后,陈欧的反应似曾相识,操起微博图文并茂极力辩解,“黑公关,被人构陷”,“没有“爆料”里所说的‘北京仓’。”

“走私2000万元”,“海外业务副总裁跑路”刀刀见血,陈欧和聚美公关部门坚称“不是事实、凭空捏造”。

这让我想到了一篇名为《又是售假又是集体诉讼,聚美深陷舆论泥沼的隐情》的爆料,几个月前聚美秘密遣散了一个专供水货化妆品的采购部门,以躲避工商部门的追查。清空该部门员工电脑,水货存货背诵网河南某市一个仓库。因该仓库未在聚美优品内部系统备案,躲过了政府调查。

当我拿着如今的“匿名信”辗转打探,一位澳门化妆品批发商给我的答复是,“同行听说过海关查扣这件事”。另一位和聚美优品关系甚密的人也透露,“这件事情公司早已知晓,一直在内部发酵”。

迎面压来又一棵稻草,或许会是最后一棵,陈欧再一次试图用一篇长微博终止这一切,但无异于扬汤止沸。在海的那边,华尔街的资本嗅觉超灵,受“匿名信”事件影响,周二美股收盘聚美优品股价下跌0.96美元,报收于13.54美元,跌幅为6.62%。

从聚美出生那天起,就在骂声中成长,但未阻止他的上市。连续八个月盈利的神话,把年纪轻轻的陈欧冲昏了头脑。他好像忘记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30岁的陈欧成为登陆纽交所最年轻的CEO,身价过百亿。

风光上市的背后,聚美优品无论是“售假”不断,还是被美国律师集体诉讼都诉说着一个事实——陈欧的管理出问题了。这时候的陈欧选择逃避,淡出大众视野,但是玩消失怎能解决问题?

美丽事业的“华尔街资本家的钱也不是好拿的”,华尔街的秃鹫们正24小时守候着喂肥的羔羊。

淡出的日子里,陈欧被黑出了翔。上市后一个月,一名自称风投人士撰文呵斥陈欧履历造假——陈欧曾说自己是Garena的创始人之一,遭到新加坡Garena公司CEO Forrest的否认。陈欧曾表示自己是被迫出售Garena股票一事,也被Forrest还原为拆伙套现走人。

故事以Garena元老、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刘辉的一封自白书草草收场。这封关键的自白书本该像如今的“匿名信”一般,扔进各大媒体人的邮箱,但是聚美公关才没那根筋,陈欧头上“C公子”的帽子想摘也摘不掉了。

虽说聚美的“媒体关系弱”,但他总有办法让自己站上头条。7月28日,聚美优品“假货”东窗事发。一篇《暗访电商假货链条:聚美等涉知假售假》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证据凿凿,聚美在当天下午关闭“祎鹏恒业”的店铺,并将所有商品从第三方平台紧急下架停止发售。联想到2013年3月聚美启动周年庆大促销,3天网站销售过10亿,而后也陷入“售假”风波,消费者小白也不再相信是空穴来风。“卖假货”的标签深深贴在了聚美身上。

这一次,是明摆着的“知假售假”,这家号称“中国最大正品化妆品团购网站”以及陈欧都难逃其咎。关店还不算完,陈欧做了一个令市场震惊的举动,一怒之下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断臂求生?或许更多是对自己渠道管理能力的胆怯。

且不论当年马云的淘宝也“知假售假”,而后创立天猫平台平稳过渡,这位30岁的CEO“断然”改弦易张——华尔街投你4亿美元,让你身价百亿,看中的不是聚美优品和陈欧,而是中国13亿人的大市场,恰如华尔街热捧的中国概念股和当年美国篮球业的“姚明热潮”。

缺乏完整的危机公关和对华尔街资本市场的“稚嫩”,陈欧眼睁睁的看着聚美股价跌跌不休。截至目前,公司市值已经从最高点55亿美元,降到现在的19亿美元,缩水60%!聚美看起来很美的Q3财报雪上加霜,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1.5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33亿美元增长28.0%,远低于市场预期。

且不说有无财务造假,至少华尔街的资本家发现被骗了,他们恼羞成怒。12月,美国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Johnson & Weaver. LLP是首家对聚美优品及部分公司高管是否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进行调查的律所,他的调查旨在确定聚美优品发布的关于公司业务、前景和供应商的声明,是否存有虚假及误导行为。到12月中旬,参与调查的律所增至8家。

陈欧以千字微博长文《你永远不知道,陈欧这半年在做什么》回应近期负面,股价意外收盘止跌,次日收盘时大涨7.96%,虽在两天时间赚回10亿元人民币,但为时晚矣。

要知道,第三方业务曾经是聚美招股书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承载了投资人的黄金梦。但现在,聚美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把它砍了。

闻着血腥味,股市秃鹫们开始狩猎了。今年1月2日,美国法律事务所Levi & Korsinsky宣布已针对聚美优品向纽约州东区的美国地区法庭提出一项集体诉讼,该诉讼代表的是在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IPO上市到2014年11月20日之间买入了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Levi & Korsinsky指控聚美发布虚假的误导性声明和未披露部分信息。

情急之下,陈欧祭出了“同行是敌人”的调子——聚美优品海外购过于火爆导致频繁被黑。但在夺得话语权之前,聚美优品和陈欧或许应该先自我反省,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聚美到底有无售假?看看股价就知道了。

附文:

匿名邮件全文:

发件人:jumeiyuangong

发送日期:2015年01月06日 11:48

主题:重大爆料:聚美涉嫌购入假货被查,仓库被封

各位媒体朋友,

新年啦,给大家曝一个猛料,关于聚美优品—就是这家刚在美国上市的电商企业,一直涉嫌采购来路不明的海外、甚至是假冒化妆品,并在今(2014)年9月份被珠海海关逮个正着,直接导致其北京货仓被查封,主管海外业务的孙姓总监和2名业务人员被带走调查。

知道这些,是因为我本人就是聚美海外业务的一名员工,公司采购的事儿我本不愿和媒体说,但前两个月,公司因为涉嫌采购来路不明的海外假冒化妆品被查,竟直接取消了海外业务部门,导致我们被分流。当时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被降职降薪分到服装奢侈品等其他部门,一个是自动辞职,几乎没有任何经济补偿。我们辛辛苦苦为公司卖力担责任冒风险,可公司却不为我们着想,如此不负责任,实在让我难以接受。

事实是这样的,今(2014)年9月,珠海海关查到我们的供应商2000万的走私化妆品。通过追查供货单和物流信息,海关发现了大部分的走私品流入聚美优品公司的仓库。紧跟着,公司位于北京的仓库就被查封,海关和公安还到总部抓人,主管海外业务的副总裁叶飞提前知道消息先跑路了,所以他们就带走了下面的孙姓总监和2个负责业务的同事,同时带走了他们的办公资料和电脑。证据确凿,公司高层不得不疏通关系四处公关,孙他们被审了几天后就放出来了。听说最近叶飞也回到国内了,据说他为了避风头先去了东南亚又去了美国,听说没事了才回到国内。

对于这件事儿,公司一直对内对外封锁消息,也嘱咐过我们不要说。但聚美现在这种不为我们考虑让我们自生自灭的态度,让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再保守这个秘密。

其实有的供应商也知道这件事儿,因为公司北京仓库被查封后,供应商给我们打货,我们都没地儿收,所以临时给了个口径,说是要换仓库。虽说后面确实换了地方,但聪明的供应商一想就能想明白,仓库换地儿这么大的事儿,不需要提前筹备新址吗?难道不等新仓库筹备完毕才停用旧仓库吗?就算筹备时间再久,换址也总会有个提前的通知吧。

在聚美这么久了,这家公司问题很多,货品来源很复杂,除了走私外,还有各种串货、假货更是不用说了。

迫于个人安全考虑,不便说明姓名,大家懂的。

聚美声明

从昨天开始,上百家媒体朋友陆续收到多达三个版本的所谓“聚美前员工爆料”。我们震惊于其中捏造消息之荒唐,也感叹这位“前员工”的强大专业能力,可能连我们自己也做不到在同一时间炮制不同版本“爆料”,精准联系如此之多的专业记者。

聚美从来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我们的经营活动始终在正常开展,也从来没有被任何外来因素所干扰。这种毫不负责、蓄意攻击的谣言,更不会影响我们。

但谣言终究不是事实,再深文周纳,也必然漏洞重重。文中,大量凭空捏造关于聚美的不实信息,与我公司经营情况完全不符,并对我公司正常工作中的在职员工进行实名攻击,对此我们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聚美是一家年轻简单的公司,极速海外购业务是我们最新也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部分,我们希望所有的竞争都公开公平,这位一夜之间发出上百封“爆料”邮件的朋友,无论你是谁、代表谁、目的如何,希望你能走到阳光下来。

最后,欢迎所有关心聚美的媒体朋友联系我们,即日起,聚美全国六大仓库开放媒体采访,欢迎关心聚美的媒体朋友参观报道。也欢迎媒体关注聚美的海外购业务。用你们自己的眼睛,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相信你们的专业判断力。

谢谢所有关心聚美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