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抄袭优酷网剧 这是个缺乏真诚道歉的时代

Bianews报道 昔日“少年不可欺”中的“被告”如今成了“原告”。就在前几日,江苏卫视的王牌节目《非诚勿扰》被爆抄袭优酷独播的网络剧《梦想与现实》。1月11日,《梦想与现实》制作方广州莱可映相传媒有限公司向《非诚勿扰》发出律师函,称《非诚勿扰》的五周年纪念节目中介绍男嘉宾的短片,涉嫌侵犯及抄袭《梦想与现实》的版权。

《梦想与现实》的制作方莱可映相传媒有限公司指出,目前《非诚勿扰》节目组在图片、声音、文字、旁白等四处涉嫌抄袭,他们已经向《非诚勿扰》节目组发出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给予说法。

《梦想与现实》系列是顽皮猴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与优酷出品,互联网电影集团(IFG)和广州莱可映相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非诚勿扰》抄袭优酷网剧 这是个缺乏真诚道歉的时代

对比1

《非诚勿扰》抄袭优酷网剧 这是个缺乏真诚道歉的时代

对比2

小编翻看了两段视频并进行对比,相似度极高。在男嘉宾张震的第一条介绍视频中,交代自己的前一段恋情,并将他的梦想与现实进行了对比。片头一模一样,3段梦想VS现实的剧情设定及相关内容基本一样,连最后一句旁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都是神同步。唯一不同的是,《梦想与现实》logo中的“小夕作品”不见了。莫非这条短片的中心思想是要向观众展示让人叹为观止的P图技术?

莱可映相传媒方面也是大打苦情牌,表示制作这部剧是多么不易。这既视感,宛如当年的少年。不同于“少年不可欺”事件中版权认定不清的维权难,此次事件的侵权事实基本可以认定,只是赔偿方面数额不会很大。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版权侵权的赔偿标准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两者在这一事件中都很难证明,这种情况法院一般会酌情判定,具体赔偿数额不会高,大概在一万上下。

抄袭原因待解

目前还未得到来自《非诚勿扰》的回应,只能先揣测一下抄袭的原因。

首先可能是因为节目组工作量太大。据此前媒体报道,《非诚勿扰》的编导分为AB组,一组甄选嘉宾、拍摄素材,另外一组则是录制节目。整个节目组也就二三十个编导,其中有一两个负责拍摄,可见工作量是很大的,编导们想创意想的脑负荷超载也能理解,可是如此堂而皇之的抄袭不免让人费解,一个有着丰富节目制作经验的团队为何会出如此纰漏?莫非是“临时工”干的?

另外作为双方节目的几个镜头,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界定,侵权赔偿数额也很难认定,所以,《非诚勿扰》会不会是捉住了这一点才如此放肆的呢?

你让他道歉,他跟你谈情怀

近期,侵权道歉接二连三。

界面连续向澎湃、华夏时报道歉,“我们不会掩饰我们的过错,这不是界面的文化”、“界面不会因此处理相关事件的记者和编辑”……界面总裁向公众致歉,硬是把抄袭行为说得充满情怀,最后还不忘招人……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在一篇《罗辑思维,你讲点职业道德好不好?》的帖子中指出,罗辑思维的两期节目用了他的两篇文章却没有署名作者也没有写文章来源。几个小时后罗振宇在名为《缺了德,赔个罪》的道歉帖中高调道歉:“我们诚挚邀请王路老师留意一下我们的招小报主编的活动:不用坐班,不用入职,一个月基本工资三万”。

罗辑思维的道歉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态度真诚,有人认为插科打诨、秀优越感。

这是一个缺乏真诚道歉的时代

的确,“真诚”只是一种构建而不是直观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至少应该包含两点:有悔意、负责任。没悔意的负责任是晒优越感,不负责光忏悔那就是耍流氓。

太多的道歉都只留于利用道歉来作某种解释和表白,以此来反驳和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看似真情流露,实则是为了撇清自己,始终把维护形象放在第一位的道歉就是没悔意。

在道歉的同时承担责任,就需要对过错的性质有所认识,如果不去反省或不愿触及过错行为的本质,那么责任就无法明确,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道歉,群众雪亮的眼睛也会给出答案。

“有关部门”的临时工背黑锅见怪不怪,就连“最纯洁”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开始耍滑头了。

“你跟他谈抄袭,他跟你谈情怀;你跟他谈情怀,他跟你谈务实;你跟他谈务实,他跟你谈媒体融合;你跟他谈媒体融合,他跟你谈互联网思维……”这是朋友圈的段子。

你几时见过互联网公司输了官司,按照判决在报纸、门户的头版头条道歉?你几时见过认认真真的道歉,且不把道歉当做推广自己、公关营销的绝佳机会?

互联网席卷了一切,成为最大的发声筒,但是互联网造就的财富驱动、成就的浮躁,早已超越了真诚。这是一个缺乏真诚道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