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毒式传播看姚贝娜事件 ——全城热议姚贝娜

从病毒式传播看姚贝娜事件

——全城热议姚贝娜

1月15日下午和16日,这个周末是属于“姚贝娜”明星的时间,全城乃至全社会都是在热议,并因报社、微博、微信引起了一场明星、媒体、草根阶层的争辩,也一时间成了办公室、街头小巷见面拿起来热议的话题,好像不聊姚贝娜就不了解新闻一般。

这一次姚贝娜去了天堂,但是她却影响着全社会的媒体、草根民众,震撼力如此之强,“扒皮”的是记者,传播的是媒体圈与社交圈,确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口水战。也对现在媒体报道引发了“报道名人死亡,记者该怎么做?”“在门口等消息错了?”“把媒体比作“秃鹫”合适吗?”“为了抢新闻,突破道德障碍可行吗”等诸如此类的思考。
回顾一下整个事件:导火索是一个新闻标题,一张图片,但这足以引发一场热战;作为抢了现场头条的SZ晚报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全城热议姚贝娜

姚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挤满了记者,他们在等,记者们都在焦灼的等待音讯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这条消息发回报社、网站、电视台,然后把这条新闻传播到所有人面前。我猜想,他们或许在医生宣布姚贝娜死讯之前就已经写好了稿子,当然有两条,一条是姚贝娜转危为安的稿件,字数和篇幅报道相对较少,还有一条就像一条猛料——姚贝娜走向天堂。只等ICU的病房门打开,他们就会按下那个让他们等了许久的回车键。然后,媒体上就会多出一条娱乐消息:昨天下午,姚贝娜走了,2015年1月16日。

媒体一声吼,社会都要颤抖

1月16日,朋友圈内出现刷屏的当属“姚贝娜”。

玩文字的大“V”坐不住了,笔者在自己的朋友圈内进行了大概的检索,至少有如下7篇文章之多,好家伙,一些媒体资深大“V”和一些自媒体人,这些人在微信上的粉丝都是数十万计。让笔者感觉:“媒体轻轻一吼,整个社会都要轻轻颤抖”之气势。

文章检索简要如下:掀起你的头盖骨《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她的死亡》、刘深《道德高地在哪里》、陈博地址《每人都有15分钟站上道德高地骂记者》、秦鑫《让有底线的新闻赢得无良炒作》、张江《众生喧哗中,媒体同行相煎何太急》、GOOD说《淼哥:我就是你嘴里的那个“秃鹫记者”》、新闻传播学妍《什么样的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她的死亡?》、文过是非《为这个深圳孩子塑像,就放在深圳音乐厅旁》。一向很淡定的我,这时候闲不住了,也扛上靶子加入了这场骂仗中去了。

一个标题,一张照片,一段文字足以引发一场口水战

我觉得一个企业成功的品牌包含一句话,一张照片和一段视频足以,而在传播的《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她的死亡》,文中提到:“姚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挤满了记者,他们在等,等她死。我要是姚贝娜的家人,一定狠揍这群麻木的记者一顿。”在这篇文章里,记者变成了冷冰冰的、吃人的秃鹫。这篇文章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网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同时,加上一张在微信圈疯传的照片(大致内容是记者拿着摄像机在病房外拍摄)以及一段所谓淼哥的文字。

现摘录如下:

手术室的对面,是ICU。晚上推着病人进手术室急诊抢救的时候,看见休息区坐着若干和平素不同表情的人,小伙伴们告诉我:这些是记者,等着报道某位名人的消息。

淼哥某名的想到了秃鹫,丑陋的外表下一个贪婪的心,毫无怜悯的盯着将要死去的猎物,就等第一时间扑上去。

可悲!这个猎物可能是一个曾经驰翔蓝天的雄鹰,可能是一头笑傲丛林的雄狮,可能是一匹哺乳后代的母马,在这一刻,他只是秃鹫眼里的一盘腐肉。

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扰一位将逝的人,难道因为她的悲惨消息能吸引变态者的眼球吗?这样能让你的年终奖多一点吗?用这些钱花天酒地的时候能开心吗?

她的亲人在门口痛不欲生,她的医生在门内彻夜奋战,她本人也在和死神作斗争。不放弃,不抛弃,大家并肩战斗!

与此同时,某些记者们守在旁边,就为了满足猎奇者的新鲜感,他们在等什么消息不言而喻,可病人、家属、医生的感受你们想过吗?赤裸裸的等候,让人心寒。

这位淼哥应该来说文采还是不错的,短短的几段就把现场描述的淋漓尽致,并不忘描绘一下现场。估计这个淼哥也成为一些媒体人声讨的对象,后面验证了我的预言:

淼哥,我就是你嘴里的那种“秃鹫记者”,我做了4年特稿,报道的内容中相当一部分是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凶杀案件,我的采访对象很多都是死难者家属,在我采访过的新闻中,死者最小只有3岁,最大的七十多岁。还有一次事故多人遇难的,还有灭门惨案的。

我是不是很符合你对记者的“秃鹫”定义,闻着血腥味,哪浓往哪扑。

今天就让我这只食腐的秃鹫,这个新闻失足妇女,跟你论论,我们记者,到底有没有贞操。这个社会骂记者,骂得我都习惯了,现在重大事故的基本流程就是出事了,记者去报道,报的差不多了,公众开始骂记者,没良心没操守,什么都报。最近的上海踩踏事件又是这么个套路。

新闻记者被指摘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去打扰死者家属,曾经这在我心里是个很大的纠结,人家家死人了,人家悲痛欲绝,我该不该去打扰人家,但我硬着头皮也得去,因为死难者家属是新闻事件的一部分。

我不敢说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做,很简单,因为有人看。你们有多少人是看完了记者写的稿子,在饭局上交换着记者用“丧尽天良”的手法获取的死难者生前的情况,在彼此聊痛快了、感叹完了以后话锋一转,开始骂记者:

“这群不得好死的记者,连人家家属都不放过,还是人吗?”“现在这记者也算个人?他们家死人的时候也应该有人去采访,让他们也尝尝这滋味。”怎么样?我还原的是不是很真实?你们有谁敢说,你们从没看过那些死难者家属的报导,没跟别人交流过?没拿这个当过谈资??

全城热议姚贝娜

与其说是一场骂战,更像是一场辩论赛,只不过辩论的重点发生转移,从最初对姚贝娜追逐前的报道进而转变为该不该报道病危的“姚贝娜”,当然姚贝娜是一个明星,是一个公众人物,他就与一般的草根阶层不一样,有许多人希望能够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在这方面来讲,媒体的跟进并没有什么过错,作为职业的记者当属全力跟进,这时候在所有媒体都在进行蹲守的时候,关系、策划、人脉等就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只不过笔者建议可以推迟报道,现实是残酷的,虽然新闻是讲究时效,可我相信粉丝是能够谅解的,因为作为姚家家庭来讲,他们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呢?痛失亲人之痛,音乐行业出身他们本身就比平常人多了一些的关注,此时最好让他们好好静下心来对逝者进行追忆和直面现状。

SZ晚报成了焦点

逝者安息,我们来梳理一下与姚贝娜关联的几个事件主角,一个是家人姚父,一个是经纪公司的博宁,一个是华谊音乐总监张亮,还有一个SZ晚报。通过网上的消息了解姚父现在选择了沉默,并热心关切询问姚贝娜眼膜移植的几个关联患者,这一点上是值得首肯的。SZ晚报在这次报道上是蛮拼的,体现出高度的专业和精心的策划,使得在众多媒体中能够脱颖而出,连续推出11个版的重磅报道。

此时大部分媒体也开始站队,联合草根之力量剑指SZ晚报,是因为在这场事件中没有分到一杯羹?还是真正以道德的角度进行思考?再此我不过多解读。

作为另外两方博宁&张亮此时咬住晚报不放松,倒是与SZ晚报掐上架了,以道德人格来对报社进行抨击,争论的关键在于记着佯装医护助手进入太平间拍摄,同时对于深圳晚报提出成立姚贝娜基金会表示反对。其实作为公众媒体,作为当红明星,她走得就是不同寻常的路,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没有必要进行过度去解读。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的话,当然也不一定会有这个关注度。从笔者角度来理解报社人员进入太平间的出发点是值得商榷的,但是SZ晚报还是守住了人格道德底线,删除了照片,报道的文章中没有对太平间的情况进行任何的采写。而对于成立基金会,SZ晚报也只是倡议,注意是倡议而已,它并没有决定。而后续也是按照家属的意愿进行了撤销。在这方面还是要为该报点赞,至少他们去发了这样的倡议。

死亡,让我们觉得如此之近

其实,看了这么多,争辩如此激烈,无关对错,也只有参考标准而已,让错与否事实本身去评论。所谓“先不要评论,等真相,谣言止于智者而非善者。在这场口水战中,出发点不一样,结论亦不一样。我们只能这样想,当我们所从事这份工作因现实的需要而不得不勇往直前,你面对的不仅仅是采访对象,还面对的是同行竞争对手,因此你选择了赛跑。当然在面对任性道德伦理面前,我建议媒体还是像西方学习。晚她几天又何妨?

与姚贝娜疾病相关的素材开始炒作

在当红明星姚贝娜事件过后,这事已经在全城、全社会炒热,属于典型的娱乐热点事件,接下来就是各行各业开始绞尽脑汁针对此事开展关联营销了,这不,保险方面某保险公司立马推出了《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去世,让保险替你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北京某售卖红枣的公司推出了女人《不得不知道的乳腺癌》,权威媒体RM日报推出《趁一切还来得及:一辈子的防癌体检计划》等等,我相信饮食和养生以及医疗药品方面也会立马有大量的创意素材此刻正围绕此进行采写。

马航事件的时候,有人骂媒体无能,无法第一时间报道真相。如今,记者蹲点实时报道公众人物去世的过程,又被你们骂没有新闻伦理观…只能说,做记者不易,且行且珍惜。

据悉,姚贝娜遗体告别会将于1月20日上午9:30在深圳市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坦白而言,笔者并不是“贝”粉,对追星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却因为发生在深圳,发生在北大医院,作为思想开放的深圳,笔者不自然卷入到此场热议中去。而且作为姚贝娜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本土亲近草根的歌手,再加上有一个在深圳音协担任主席的父亲,觉得明星离草根如此之近。感觉死亡离大家如此的近,也让大家正视死亡,对死亡的思考。像姚贝娜这样备受注意的明星当红陨落,而作为普通草根的我们呢,不要步入姚贝娜的后尘,在面对当今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对如此之大,人们是否得考虑下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保重自己的身体,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耳边响起了姚贝娜的歌:“随它吧,随它吧,一转身不在牵挂。”借用一句话送给姚贝娜:“你是最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我永远记得你贝娜姐。我们的生日是同一天,以后每年我都为了庆生祝福。

(作者:X志雄微信号:canyue74自媒体人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