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此时,许多专家对2014年成为可穿戴设备年抱很大希望,腕带和眼镜将接管我们的生活。然而现实是,在2014年可穿戴革命并没有发生,而且在2015年看来也不会。尽管在2014年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被推出,但大多被弃置在抽屉里。多一半购买跟踪仪的人已经放弃使用它们。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尽管在2014年1月的CES大会上人们看到大量的可穿戴设备,但现在只有一小部分能让人记住。
尽管在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种类会有所增加,但我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可穿戴设备作为“下一个大事件”引发的兴奋已经结束了。我们从2014年得到的教训是今天简单的可穿戴小装置功能不够。它们还不是完整的解决方案。它们对那些早期使用者和健身爱好者是够用的,但对普通人群来说还不值得买。
量化自我
参加任何“量化自我”大会,你会到处看见可穿戴设备。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人佩戴着各种类型的谷歌眼镜、腕带、身体摄像机和追踪器。
对追求“量化自我”的人来说,可穿戴设备只是通向更好、更快乐和更健康生活的关键之一。在“量化自我”的运动中,可穿戴设备被认为只是达到“通过数字获得自我认识”的一种途径。它们也是一种追踪个人信息的容易和较为便利的方式,这些信息包括你的习惯、体重、健身和情绪。
不幸的是,对于我们中的其他人,可穿戴设备并不会让你神奇地变瘦或变得更快乐。一旦你获得了这些信息,你还不得不照样生活。一个应用或一台设备不会为你做那些困难的事。
这对于那些想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主流顾客来说不是好消息。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除了一些数据外并不会给你太多回报。即使它们告知你做哪些事是明智的,你依然很难搞清如何去做,找到去做的动机就更难了。
如今,可穿戴设备和“量化自我”遇到了实施时的同样障碍:连接到那些能帮助我们使用数据的工具上。
量化自我的联合创始人Gary Wolf相信将来会更好。他说:
“使用我们自身的数据去解决个人身上的问题还不容易。还需要中介性质的、探索性的平台让它们变得有意义,填补在完全处理和完全自制之间的位置。”
艰难的硬件
可穿戴设备在硬件没有给自己带来优势,而且它们在健身追踪以外没有找到有效的价值定位。
然而可穿戴设备的真正挑战并不是硬件,而是终端用户从腕带上能得到什么回报。
谷歌X实验室的Astro Teller一直在考虑这些挑战。在《名利场》杂志的“最有影响力人物榜”大会上,他说:
“可穿戴设备很难做,它们最终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有一个咒语是,在身上只穿戴一些东西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能为人们提供用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东西。人们穿戴上它必须让生活变得更好。”
如今的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项许多人还没准备好的投资。我们希望情况不会总是如此,但找到杀手级应用还很渺茫。
专家Jim Gemmell建议可穿戴设备公司瞄准人们的慢性病,或那些想要预防慢性病的人。“随着医疗仪器和应用的改进,得某种常见病如糖尿病、哮喘或心脏病的人将越来越多地需要健康纪录。”
他可能是对的。研究员Susannah Fox 和Maeve Duncan表示可穿戴设备能追踪到慢性病人的数据比其他人更多。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承认这些数据,并且可能把“迟到的大多数”带向未来。
对那些没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向他们推销可穿戴设备仍然很难,尤其是还有那些来自能复制它们功能的免费应用的竞争。
身体计算机界面
尽管前景黯淡,我对可穿戴设备仍然很兴奋。我只是放弃了目前的产品会被大量应用的观点。
我们的身体将成为计算机界面。佩戴身体摄像机比如纪录生活的Narrative Clip将变得很普通。我们将再也不能看到可穿戴狂人Chris Dancy走在迪斯尼乐园的美国小镇大街上了,但我们都将秘密收集同样多的信息,如果不是更多的话。
这正是我担心可穿戴设备的冬天即将到来的原因。
如今,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准备统治世界。但你不必记住过去“人工智能的冬天”。对其技术的热情和炒作超过了实际以致大多数观察者都失去了兴趣。考虑到2013年底对可穿戴的大肆炒作和2014年底对其的失望,这两者的状况很相似。
是的,将来某一天会有解决方案。技术将变得更好,个人信息追踪器将无所不在。我们将看到新一代工具帮助我们连接、聚集甚至理解我们的个人信息。
但在到那一天之前我们必须挨得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