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局长见了马云,300亿美元的“舌战”草草地落下了帷幕……

淘宝和工商总局历时四天的“撕逼”大战,随着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马云之后,草草地落下了帷幕……

张茅肯定了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对于阿里的努力也看在眼里,马云表示全力以赴解决假货难题,最后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一场史上最贵的掐架就这样戏剧般的落幕了。

淘宝“叫板”工商总局不仅惊动商务部和官媒,更是传到地球的另一端,让阿里的股价暴跌,有人戏称一夜之间一个京东没了,美联社更是撰文称阿里遭遇上市后最大危机,而这皆因那份来去匆匆的“白皮书”。

颇具争议的“白皮书”

事情的是这样开始的……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此次检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集,其中54个批次样品为正品,正品率58.7%。同时,报告称,从各购物网站的检测结果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这就意味着淘宝有将近63%的售价率,淘宝运营小二一看,不干了,酝酿了四天终于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发布长微博《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微博直接就这份报告所存在的程序性问题点名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

被点名的刘司长也不是“吃素”的,1月28日上午,《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匆匆忙忙地出现在了工商总局的官网上,“白皮书”称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而发布,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刘司长,你这是有情绪啊,我们要投诉你!

当天下午,淘宝网官方微博就发布声明表示,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淘宝网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淘宝同时表示,假货是经济发展的毒瘤,淘宝愿意承担起打击假货的责任,绝不推卸这个责任,也不会互相指责。热切期盼监管部门入驻淘宝,并愿意全力配合。

当晚,这份“白皮书”就从工商总局官网匆匆下架,1月29日则完全删除,网址链接也打不开了。

但“白皮书”的威力并没有因为他的消失而消失,而是越发的放大。

股价暴跌律所调查

就在淘宝和工商总局撕起来的这两天,大洋彼岸阿里的股价也不好受,继28日股价下跌逾4%后,29日阿里巴巴股价再次重挫近9%,两天市值蒸发逾300亿美元,这其中虽然有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影响,但与工商总局的论战显然增加了市场担忧的情绪。

同时,“白皮书”突然出现更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美联社的刊文更是指出报告发布的时间令人感到可疑。文中说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去年7月份就撰写了这份报告,但却推迟了发布时间,以免影响该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交易,而阿里巴巴去年9月份IPO筹资250亿美元以前并未披露任何监管调查相关信息。

1月29日,美国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Pomerantz LLP就宣布,受投资者委托,正就阿里巴巴涉嫌信息披露不充分展开调查,核心指向阿里巴巴及其部分高管或董事人员是否违反美国证券交易法的条款。截至目前,已有5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宣布将对阿里可能对投资者提供不实商业信息进行调查。

1月29日晚间,阿里巴巴第三财季财报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提到了工商总局公布的去年闭门会议内容“白皮书”,称其“立论方式错漏百出,并有意针对阿里巴巴,对阿里非常不公平。”并表示,阿里巴巴并没有要求工商总局延迟公布任何报告。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酵,让阿里巴巴产生了“信任”危机,美联社更是认为,这件事说明阿里巴巴集团并非中国政府的“宠儿”。

而股价也是随“波”而动,阿里巴巴连同中国概念股集体下跌,接连两天时间里,中概股蒸发600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跌去330亿美元市值。

握手言和

就在此时,一直未曾发言的马云出现了。

1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工商总局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在晚间,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正式表态,称1月28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白皮书”文章并非白皮书,实质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此番回应意味着阿里巴巴并未向投资者隐瞒信息,因此,美四家律所提起的诉讼将失去证据支撑。

淘宝和工商总局就此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