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团上市隐忧:裁员转型所致期权问题将凸显

Bianews报道据媒体透露关于窝窝团上市的最新情况,目前仍在走流程,上市时间仍无法预计。

招股书显示,窝窝团计划发行60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1.08亿股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9美元至11美元,最高融资额约为6500万美元。以中间值每股美国存托股10美元计算,窝窝团上市后市值约为3.84亿美元。

关于上市,窝窝团仍存在着一定隐患,即员工期权问题。

日前Bianews了解到,已有某窝窝团前高管委托律师代理其可行使的八万股权,向窝窝团主张权利。

早在2011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窝窝团非法裁撤数十名员工,涉及多个部门及多个区域并且从未兑现此前承诺的全员期权。

而在2011年5月时窝窝团曾宣布启动IPO程序并实行全员期权计划。但据当时窝窝团被裁员工透露,多次宣称全员持股的窝窝团并未与其签持股协议,在入职时公司也未提及此事。他表示“经理级别的都没有,也就是VP有”,窝窝团某城市经理也表示对全员持股并不知情。

对于此事,窝窝团CEO徐茂栋曾在微博中回应,“在机构投资人进入之前,我个人拿出了超过25%的股份用于与员工分享。期权还在继续发放中。一千万股的期权奖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此后窝窝团上市失败,被投资界人士集体看淡,遭瑞士信贷、高盛、美林等多家国际投行拒绝代理其上市业务。投资界分析窝窝团上市失败的主因是其采用了野蛮并购的手段,而资本市场早已对此类做法深恶痛绝。

IT法律顾问赵占领对此表示,窝窝团可能会像去哪儿网一样,上市后首先面临的法律争议便是期权纠纷。

此外赵占领向Bianews表示,关于窝窝团员工期权维权一事有这样几个关键点:

1.期权是否仍有效,是否可行权,有的期权协议约定了各种终止或者撤销的条件,有的没有在期权协议中做详细约定,而是在期权激励计划中做了规定,但员工从未看到期权激励计划,期权协议约定期权激励计划属于其组成部分,这些可能会影响到期权是否仍有效;

2、很多企业都是用离案公司跟员工签订期权协议,其中约定纠纷管辖机构为境外机构,员工维权成本很高;

3、期权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目前有争议,若属于劳动争议,则劳动仲裁属于前置的法律程序,劳动仲裁的管辖是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住所地,这一般都是境内,维权比较方便,就不受期权协议中管辖条款的约束。

此次窝窝团的上市被外界部分人士看成是撬开O2O万亿级市场的开始,但见上市后解决期权问题迫在眉睫,后续事态发展Bianews将继续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