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贴膜哥”,你们还好吗?

手机贴膜行业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而火爆。曾几何时,关于贴膜致富的励志故事层出不穷,“贴膜小伙致富,3年赚两套房”诸如此类的新闻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现在已经很少听到此类的励志故事,连曾经在街头巷尾、地下通道、天桥等人流大的地段,随处可见的贴膜哥也逐渐变得稀少了。

手机贴膜能成为一种生意,这当然拜乔布斯所赐。iPhone发布,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多点触摸屏的界面,许多新生智能机用户开始选择给手机贴保护膜,贴膜生意因此而蓬勃发展,带火了一个有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从业者的行业——手机贴膜行业。在数码城或者运营商渠道买一部新手机,店员会怂恿着你贴膜,当然例举的理由无非是,智能机容易划伤,几千块都花了,贴个膜保护爱机理所应当,以各种功能多样、耐磨的保护膜来闪花用户眼球。当然对于经销商而言,智能机价格已经非常透明化,手机硬件本身已经不赚钱,而手机膜、手机壳这些配件却能带来不少利润,因此,对于手机经销商而言,卖手机同时怂恿贴膜也是利益驱动。

智能机发展的初级阶段,手机贴膜行业也确实创造了暴利。早前比较流行磨砂膜、镶钻膜、彩色膜、花纹膜、高清膜,现在流行钢化玻璃膜、镜面膜和防窥膜、高透膜等等,也分不同材质,较好的有PVC、ARM或PET材质。但无论什么膜,都是低成本高利润,挣的是手工费。在智能机发展的初期,手机贴膜摊位少,价格高,来钱快。有贴膜哥表示,三年前,最多时候一个月能挣3万,但如今早已今非昔比。手机贴膜的价格几年前到如今,一直稳定在20~50元的价位,而一块膜的成本也基本稳定在几毛到几块钱,甚至,在不少批发市场,手机膜的进货都是按斤算的。

事实上,手机贴膜行业能否赚钱极度依赖地段与人流与市场竞争因素,手艺倒是其次。这也反映出,手机贴膜行业的弱点在于无法建立门槛。口碑虽然是重要的经营因素之一,但很难在手机贴膜技术上建立起更高的口碑,也很难通过口碑扩散拉动用户增长。

另一方面,相对于经销商,贴膜哥没有进货渠道优势,大量手机销售商都会提供贴膜服务来抢肥肉。比如去年苏宁提出:苏宁门店免费为全国人民手机贴膜,但也是有条件的,用户必须下载苏宁易购客户端,注册成为会员。根据当时的媒体消息,这甚至引发了很多自称手机贴膜散户的人在网上发起抗议。紧接着,一线城市的团购网站上一些店铺以“一块钱”手机贴膜的低价抢走许多手机用户贴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手机贴膜界的“互联网思维”不仅威胁这个体户们的生存,甚至会将其的盈利模式连根拔起。

另外一个冲击因素在于,智能手机硬件与屏幕工艺在发展,手机贴膜越来越无关紧要。目前市场上主流手机的屏幕抗摔防划的功能性越来越好,包括目前手机屏幕所使用的主流大猩猩钢化玻璃屏幕、而未来可能普及的蓝宝石屏幕等,具备耐摔、耐刮、碎屏率低等特性,比如去年华为P7的推出,宣称采用了蓝宝石材质打造,手机屏幕有很强的防刮能力,还覆盖了一层超丝滑、高耐磨的防指纹AF膜,用户无需再贴膜。另外,各种曲面屏手机、弧形屏幕的外观改变,比如今年三星S6都已经推出了双曲面屏,导致手机贴膜难度增大,贴膜也变得没有必要,因为贴膜本身也导致美观度降低,我们知道,对于苹果手机而言,贴膜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触感,因为iPhone依赖手指静电造成屏幕感应,贴膜相当于阻隔了这层触觉。加之手机屏幕材质与工艺的提升,而未来的柔性屏、可折叠手机屏的不断发展,无疑将对贴膜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让手机贴膜变得可有可无。

而重要原因则是,是国民收入提升与消费观在进步,他们认识到,智能手机并非保值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价格在降低,一年一换甚至几换的智能机用户大有人在,换机频率高,加之手机的硬件的成本降低,工艺进步也使得手机成为了耐消品,一般情况手机屏幕都不会有明显的划伤,手机贴膜的必要性越来越弱。也可以说,国民收入提升与智能机高配低价趋势也剥夺了贴膜带来的稀缺的情感价值,手机保值性降低,人们就对手机丧失了保护欲。

对于贴膜哥而言,说他们暴利也有点过,毕竟,他们要承受的是风吹日晒,还要防备城管的驱赶。不少贴膜哥都有被暂扣的贴膜的作业工具的经历,时时准备着与城管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击战”,而为抢占好的地段,遭遇同行的挤压与竞争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是他们的贴膜风险和隐性成本。

伴随着智能的兴起与成熟,手机贴膜从业者虽然也在风口上坐享过几年红利,但作为一个产业链最底端的缺乏技术含量的配件行业,注定会在时代大势下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无论怎样,天桥上的贴膜哥逐渐隐去也是智能机产业从发展步入到成熟阶段的时代镜像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