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近段时间,估计大家的朋友圈没少被那个叫How –Old的东东刷屏。话说这小家伙可是一向正经的微软搞出来的玩意儿。这令不少人好生奇怪:难道是微软看到小札的Facebook和小马哥的微信之后不淡定了,也要往社交娱乐领域发展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毕竟,人家微软从1995年就开始干社交领域了,我们熟知的MSN便是一大杰作。而那时候,小马哥才参加工作一年多,还窝在深圳一家公司里写程序。直到两年前,微软才刚刚亲手结束了MSN这个横扫全球的社交工具。

那么,微软兄最近推出这个How-Old,到底是想干啥呢?根哥觉得,他想干的事,还是操作系统!微软曾经在PC互联网时代一统全球、辉煌至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就明显落寞了。基本上,在XP之后就再也没有整出个像样的东西,甚至有一种与这个时代的整个科技进展脱节的感觉。

与商业革命时代脱节的微软,有点惨!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商业革命。从我的这个商业理论去看,微软在How-Old之前一直还延续着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模式。那么,我就用第三次商业革命的这个理论来给大家解读解读微软。

微软是什么时期的产物呢?它是第二次商业革命的产物,美国第二次商业革命是从1950年开始,之后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之间快速演变,并达到顶峰。

对照微软来看。微软成立于1975年,当时还只有19岁的比尔盖茨受到计算机时代的影响,书也不读了,从哈佛大学退学后,和高中的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干销售,去倒卖编程开发语言,这个跟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浪潮颇为相像,各种学府各类人群都很冲动。结果,他们干了两年,也就是到了1977年,在这当中也捞了点钱之后,他们觉得销售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就自己去干编程了,重点在PC方面。一直干到1980年,终于决定微软命运的机会到了,也就是比尔盖茨的大恩人,IBM。

IBM作为当时PC江湖中的大哥,要选择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我们大家当时学编程的那个Dos系统。而比尔盖茨提交的系统一举中榜,从此微软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其实盖茨当时给IBM的系统是花了5万美金从别人手上买来的,随后再自己改编改编卖给了IBM。直到1985年,盖茨才真正开始进入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一直发展至今。

讲到这里大家是否发现一个问题,微软是在美国的第二次商业革命浪潮中诞生,并且伴随着第二次商业革命发展起来的公司。而第二次商业革命浪潮的最大特点就是渠道导向。但是,到了2010年,整个商业就开始进入了第三次革命的浪潮,形式急剧转变。从过去的产品导向、渠道导向转变到了以用户为导向的商业形态中。结果我们发现,微软从XP之后就再也没整出个被用户接受的产品,包括那个自以为是的Win8,因为它还是在用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思路干第三次商业革命的事。

微软转折点How-Old的成功秘籍

今天,How-Old的出现可以说是微软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原因很简单,因为微软哥终于明白了第三次商业革命,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形式不可逆转。于是就干了件接非常地气的事,搞了个非常符合这次商业革命的东东出来,那就是近段时间风靡朋友圈的How-Old。

既然How-Old是微软理解了第三次商业革命之后诞生的产物,那么我们就来解读解读,看看微软哥到底干了些神马事情。因为读懂了它,就意味我们理解了第三次商业革命所发生与改变的事。根哥总结了一下,How-Old这哥们成功的秘籍,其实也就两个字:简单!

虽说这秘籍概括起来就“简单”两个字,但操作起来其实还真不简单。下面,我们就来正式扯扯How-Old成功的五大秘籍:

一、使用简单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使用这个产品都不需要阅读说明书,点几下就出结果,这非常符合这个群体智商下降时代的人。

How-Old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论我们的产品背后有多么复杂的技术,用户并不关心,也没兴趣知道。用户关心的是,怎么样让他使用简单、方便、快捷。

今天,我们的很多产品尤其是智能产品,那操作、那APP整得就跟益智游戏似的。莫非,这是要给用户提高预防老年痴呆而设计的?

二、名字简单

How-Old这名字不仅简单、直接,而且还具备了两条品牌特性:一是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的,二是让用户一看就有好奇心玩一把。

在这个资讯泛滥的年代,简单就是王道,尤其对于一些初创公司而言,不要再去取一些诗情画意,或者高大上的品牌名字。取一个让人一叫就知道是干嘛的名字,并且就想去试试。这对于创业者们来说,省下来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三、传播简单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微软的系统本来都是封闭型的,但How-Old整的却是全开放型,能兼容任何一个平台进行传播。也就是说,今天的任何一个社交平台都可以成为他的传播载体。

但是,我们今天的很多实体产业或创业者,尤其是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们,天天还在琢磨着搞自己的所谓的生态封闭系统。我不是说不可以,但这可能更多的会成为一个梦想。相反,如何开放自己,借助于任意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先成长起来才是关键。

四、功能简单

今天,科技的更替速度可以说是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买个手机,还没用几天,新的技术性能又已经出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想着如何搞强大的技术功能来打动消费者,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虽然说执着于技术功能的想法不是不好,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料支持,那么所得到的结果必然将是很骨感的。

反之,像How-Old一样,简单,简单到就只有一项功能,把它干到极致,也就成功了。How-Old就是聚焦在测年龄这一点上,做到极致,管你是人还是鬼,统统可以测出来。

五、设计简单

自从乔帮主用极简的设计理念打造了苹果之后,欧洲简约风格的大潮就成为了主流。

这第一方面,是因为越简约的东西,审美时效就越久。举个例子,这就好比奶茶妹妹和芙蓉姐姐,一个清纯不化妆,一个化很浓的妆。初一看吧,这化了妆的视觉冲击力挺强的,很吸引眼球。但细细品味吧,还是这个不施烟粉的奶茶妹妹比瞎涂颜料的芙蓉姐姐耐看,要不然人家东哥怎么会有兴趣呢。

这第二方面,是因为今天就是个资讯、商品、广告都过剩的时代,被热闹、繁杂包围的人们,内心更趋向于寻找一种简单的生活和审美。

How-Old的开发者们就理解了这个问题,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在界面显示上非常简单,就一个男女图标,加一个年龄的阿拉伯数字,一个表示性别,一个表示年龄。只要智商不是负数的人群都能明白。

以上就是根哥所总结的关于How-Old成功的五条秘籍。

微软在How-Old成功背后的深层次诉求

虽然说How-Old这东西一夜之间爆红了,但并不代表它在商业上能获得成功。这就好比之前的脸萌、魔漫、足迹等等,都是流星,划过天空的时候很耀眼,但一下子就没了。

而How-Old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颇有点“一夜情”的味道,没有感情基础,来得快去得也快。原因很简单,对于开发者而言,是无法预料How-Old是否会爆红的。在推出产品前,更多的还是关注技术、使用和体验,希望用户试用后提供更多反馈以改善其产品。

但是,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How-Old可谓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中了,一下子爆红,并带来巨大的流量。但是对于这种流量,运营者之前几乎没有思考其商业模式,当然这当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去思考,以致瞬间涌入的巨大流量转换与承接就没有办法完成,就如潮水又瞬间退去。如果有人突然之间搞了个套路,把流量转换成功了,那么根哥可以现实地告诉大家,这成功要么是个“意外”,给大家灌鸡汤用的;要么就是自我包装后的吹牛。

不过How-Old与其他产品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它爹叫微软。

对于微软来说,推How-Old这个应用的目的并不在这个应用本身,而是为了测试它的人脸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微软,再也不能失去更庞大的物联网时代,否则就真的要一败涂地了。

到了物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系统与安全的要求将会更高更复杂。那么,借助于简单的密码俨然已经难以维持,必须要向生物识别技术迈进,并且要融入人工智能。所以说,How-Old更多的只是微软的一项技术测试。而且在物联网时代,软件操作系统的市场将会更庞大,当前的PC或移动互联网可以说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抢占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才是微软关心的重点。

从How-Old上,我们看到了微软的转变,看到其真正意识到了第三次商业革命的特性,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主导,让用户参与,让用户表达。这种认识将会让微软未来的路越走越顺。

关于该话题,若大家有更多的思路想要了解或交流探讨,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账号:《陈述根本》。在那里,更有语音版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