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媒体更喜欢马云,而创业者更喜欢马化腾。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马云更像是一个万花筒,总能变戏法式的给到媒体想要的内容,从而毫不费力的登上头条;而马化腾则像一个纯正的商人和创业者,一板一眼,能够吐出对创业者来说更加实用的干货,虽然这些在媒体看来不那么的具有吸引力。
就好比关于“未来”,马云和马化腾就有截然不同的表现,马云就像一个道行高深喜欢故作神秘的禅师,开始大搞女子创业,很多人云里雾里的猜测,难道这也是未来创业的一个趋势,而马化腾在港大发言时非常务实的表示,“(不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其它原因,只是因为你老了”。
没错,现在90后、00后的大行其道,已经开始让互联网第一代创业者感到焦虑,虽然他们仍旧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权势的人,但似乎这对于不被OUT这件事并没能起到太多的作用。
其实,这种跟不上时代的力不存心,不仅仅是只针对这些大佬,很多用户对此也是深有体会。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自己表示看不懂了,甚至对于自己之前常用的软件,也变的越来越“花哨”——比如不认识的字、无法理解的搞怪方式等等。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QQ,大多数人一定都用过,或者是说,90%的人都是深度用户,多少人的上网都是从QQ开始的!如果你没有留心,肯定不会意识到,QQ其实已经陪我们16年了。有一句非常古典煽情的话这么说,和亲近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感到时间的流逝。嗯,没错,就是这样,虽然Q龄在涨,但很少因为Q龄时间长而陷入“已经老了”的境遇。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万年常青的产品,最近也有了一些“争论”,争论的关键点在于,最近几个版本更新的功能,实在是有点看不懂,尤其是对于最新的手机QQ,接连在两个版本中发力趣味聊天,5.6更新视频美颜,让人可以在视频中实现实时用美图相机拍照的效果,试了一下,调整到50%立马变成小鲜肉不是做梦,而在最近的5.7版本中,手机QQ上线变声功能,用户可以伪装成各种例如大叔、萝莉的声音,并且还可以设置场景,例如像是惊悚、幽灵等等。
这两个功能上线,迅速就引发了各种尖叫的浪潮。在手机QQ5.7上线之后,这种变声功能被演绎成了多个使用方式:跟好友聊天时,用变声功能搞怪;在跟陌生人聊天时,用变声功能伪装;甚至很多人在聊天时,通过使用变声功能来反映自己的心情,例如今天用萝莉,表示很high,用大叔,表示很忙很严肃,用惊悚表示非常愤怒,用幽灵表示太忙了,如坠地狱……
可能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像美颜、变声这样的功能,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大家欢呼的地方——相信就包括马化腾在内,使用这个功能都不会感到任何神奇吧,但事实的确如此——在找不到任何背书或者过往经验的情况下,它确实很火。
所以,这件事最起码能够带给我们三个启示:
第一,社交的形态在发生转变,之前具象化的社交属性在逐渐的向抽象进行转变,就像是最早之前的Yo,通过“Yo”这种无厘头的对话爆红网络,还有像QQforApplewatch中的“colorfun”,用颜色来反映心情……之前的社交,性别、年龄、性格等属性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素,而现在加入了“感觉”的部分。
由于感觉往往难以非常准确的描述——如同我们很难去说,为什么会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和TA一见钟情,所以更多的采用指代的方式,比如付诸于颜色、声音、符号等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像是问“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聪明的人回答“和你的头发一样多一样”。这种更多抽象化的东西会其实更加接近了现实社交,让人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现实社交的感觉。
第二,在移动社交的商业化上,似乎像美颜、变声这些功能能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即使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在面对移动互联网让屏幕变小的情况下,都还未能找到非常理想的盈利方式。PC上传统的盈利模式,在手机上明显不太适用——移动产品如何盈利是一个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
从这一点来看,QQ在通过美颜、变声这种功能,是否是在一种新的商业挖掘?实际上,从商业化程度来说,QQ在社交甚至是整个互联网领域都还是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基础功能免费+增至产品收费”几乎成为了日后所有互联网产品商业化时必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像美颜、变声这些功能,看起来只是好玩,但好玩之外,是不是意味着有一种新的增值业务产生,这个不得而知,反正现在它是已经抓到了年轻人的味蕾。
第三,被时代OUT这件事,似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现在看那些90后、00后玩美颜、变声这种功能表示看不懂,感觉应该跟我们小时候,爸妈看我们听周杰伦一样……更恐怖的是,现在很多90、00后眼里的周杰伦,说不定跟我们眼里的李双江是可以划等号的。
一样的道理,当90后、00后在用手机QQ玩美颜、变声的时候,我们看他们就像是当年父母看我们用QQ在网上聊天一样啊。互联网的产品如果需要成长,就必须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迎合用户的胃口,这在同时,自然会使得老用户感到看不懂,但这恰恰就是互联网产品必走之路——因为迎合新用户才能不断的焕发活力,他们是未来的市场主力,而忠臣于老用户,总不能……一起慢慢变老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可口可乐、百事、苹果这样的老品牌,并没有守着它们最初的那部分用户,而大多会通过年轻的明星代言——相信那些老用户不应该会对这些“孩子”有感觉吧!实际上,中国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像QQ、淘宝等老一代产品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品牌刷新的阶段,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一些功能,开始被那些“从一开始就用”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不可否认,这种刷新是必要和持续的,它将会关系到能否顺利的卖过年轻这道坎。
当然,很多人表示,“我不服老”,我只能说……也就是嘴上说说吧,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当你长到10岁的时候,你可以去玩泥巴,但你当20岁的时候,即使你再说保持童真,你就不能再去做这件事了——除非你是神经病。一样,我们也看不到60岁的人拿着手机进行疯狂的视频聊天,时不时的用变声功能逗个乐,卖个萌……正是由于这种规律性的作用,使得人们在变老时,往往并不会有太多的办法。
所以,新的产品是否会火与你是否被时代OUT了并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只能说,如果一个新的产品出现很火,而你觉得没意思,那证明你已经被OUT了,但是不能说,你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被OUT,对新的互联网产品没有感觉,就证明这个产品不会火——而在这个论证中,经验主义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
就是这样,像是石奇则异,泉清则秀,沙舞则辽,瀑飞则宏,春柔夏炙,秋清冬纯,在时代的规律面前,你可能不知不觉已经被OUT了,而且还无力回天。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杨君君杂潭”或者添加微信yangjunjun420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