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随后又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征求意见稿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了用户单日资金5000元的支付限制;如果通过快捷支付额度超过200元,则需要进行银行验证;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转账,不管是转入还是转出只能转给自己名义的银行卡里;而且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开设支付账户。

受影响最大的不仅仅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为现在第三方支付已逐渐普及到人们生活当中,成为人们资金流通清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来了非常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以目前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来说,支付宝用户多达几亿,影响的不仅仅是支付机构,而且是个人以及商户企业。

央行的目的在于保护资金安全?

央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征求意见稿难免让人担忧,如果真正实施了人们的支付转账等业务将回归银行里。第三方支付之所有如火如荼,主要在于比银行高效便捷,可以实现免手续费的进行跨行转账,甚至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各种场景消费的电子支付工具,几乎满足于所有人的资金流通需求。

然而,这一美好的现实或将被覆灭,我们可以发现,央行做出的一系列限制,主要还是因为第三方支付似乎成为一个完全的“银行账户”,加上近年来,各种网络欺诈、盗刷现象时而发生,引起了人们对网络支付的关注,而此次规定第三方支付用户的各种验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提高用户资金安全。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电商平台的小额支付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已不断向外延伸,包括金融业务、线下应用场景等。央行通过征求意见稿来把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进行区分,防止第三方支付机构向银行化发展,同时也是确保银行在金融领域上的地位。

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限制了第三方支付的支付额度其实影响不怎么大,第三方支付只是小额支付的一种工具,如果要进行大额资金交易,则可以选择网上银行来支付。近年来,时常发生一些第三方支付账户资金被盗的事件,而央行在征求意见稿上做出一系列验证以及限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的发生。

支付机构两极分化局面将愈来愈明显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涌现,目前已有超250家机构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据了解,2014年国内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交易的资金额度突破了8万亿元。

在征求意见稿上除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了限额外,还禁止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与金融机构开设支付账户,这也意味着,直接扼杀了第三方支付的大额交易市场,同时目前第三方支付占据着大片资金托管的P2P网贷行业也将被禁止合作,直接打散了第三方支付的潜在用户,未来这些业务或将由银行来进行。

如果征求意见稿实施,那么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的这块万亿市场将会被从新调整,本来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涌现,一些小机构难以生存,随着征求意见的出台,行业两极分化局面将会愈来愈明显。
(转载请注明网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