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让硅谷雇员丢掉了工作,中国真的适合共享o2o吗?

今日,一名微博认证为新浪名博的网友发文称:“这两天北美华人圈传一个事情。facebook某华人员工,利用社交软件,每天带10个人来蹭公司的免费餐,并向他们收费。最后被公司发现,要求他当场辞职走人。”同时,也有网友爆出这名员工向每人收取20美金的费用,带他们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顺便吃一顿公司食堂免费餐。虽然爆料没有直接指出是哪个社交软件,但热心的网友们发现之前一直宣传的轰轰烈烈的基于共享经济模式,主打“旅游+社交”的某项目在微博发表了一封其CEO的一封公开信,信件开头就表达了震惊和焦急的心情,并称“我们把团队的大本营扎在硅谷,这是我们心目中最自由平等、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地方。”虽然没有说出究竟是什么事件令他们震惊,但结合上下文,其中的暗指之意,不言而喻。

抛开这一桩共享经济项目的危机是真是假、其制造者究竟是谁不谈。虽然近两年共享经济的繁荣让创业者们趋之若鹜,但共享经济在中国落地的种种问题确实接踵而至:房客将出租屋内的东西席卷一空,乘客被拼车车主骚扰,雇员收取费用带游客蹭公司食堂,这些接二连三见诸于报的社会新闻不禁让创业者们反思,中国真的适合共享经济吗?

很多创业者抱着在国外行在国内也一定行的念头,准备大刀阔斧的在中国甚至华人圈子做共享O2O。但在国外遍地开花的共享经济,在中国未必行得通。因为共享经济的成功与否,国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看来中国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备,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车、自己的家来一个陌生人还是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并且中国人口众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容易埋下一些安全隐患。

个人认为,如果你是一个金钱实力超级雄厚的创业者,那么恭喜你,这种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还需要拿着项目找VC,那么不如放弃传统的O2O(Online to Offline),试着从新型O2O(Online to Online)着手,将共享的内容全部在线上完成,规避线下可能发生的危机。除了拼房拼车这些需要线下完成的形式外,身处不同领域但却有着相同兴趣或需求的社群挤在一起,互相分享各自的时间、技能、资金等虚拟的资产,这同样属于共享经济。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在互联网平台上,这一类的共享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它们不再像拼车拼房一样受地域分布的限制,而是随时随地的发生着。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创业者有一些启发,毕竟共享经济并不局限于拼房拼车拼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