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位保险界朋友向我提出了“实体店铺众筹与保险结合是否可行”的问题。正巧,不被主流评论所看好的实体店铺众筹,恰好是笔者长期关注的领域。小编认为这位朋友的问题很“应景儿”,不妨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讨论。
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小编下意识的想到,既然意外怀孕险、扶老人险、熊孩子险这种奇葩险种都可以出现,为何实实在在的“店铺众筹”不能引入保险?
当然,保险与众筹都是很严肃的事情,二者的结合与并不是拍脑门就能决定的。我认为,众筹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而保险的发展也从未与金融创新脱钩,二者兼具的金融创新基因是促成二者结合的天然触媒。
近年来,以股权众筹为代表的高风险投资已迅速经由互联网传递到了普通民众面前。这个传递过程太快了,以至于很多中小投资者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投资经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就“忽忽悠悠”的参与了众筹,一旦项目出现经营或其他问题导致失败,将不可不免的承受预期之外的损失。
其实,项目“能保本”、“有保障”、“有担保”仍是我国中小投资者普遍的投资偏好,虽然很不成熟,但这种惯性思维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
既然众筹是实践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众筹,尤其是以店铺众筹为代表的股权众筹就不能只顾及既有的财富权贵,而应更多考虑如何满足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同时,在现有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众筹平台应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其中,引入保险服务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可以应对中小投资者因经验不足所带来的潜在投资风险,同时亦可增强用户投资体验,吸引更多人了解、参与众筹。
当然,不是所有平台都有义务这么做,毕竟大家对投资风险的看法不同。今年5月,京东就曾推出过众筹保险,虽然对接的是权益类众筹,但其中保险的作用已得到认可。今年9月,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实体店铺众筹平台,人人投也公开宣布正有条不紊的引入保险机制。人人投方面认为,实体店铺众筹平台可以对接保险,但同时还应有与之匹配的法务机制作为后盾,双管齐下,才能为投资者提供完善的保障。据笔者进一步了解,人人投不仅组建了专业的法务团队负责日常事务,而且与互联网金融界相对知名的盈科律师事务所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战。可以说,未来一旦个别的众筹项目出现严重的非经营问题(如欺诈、撂挑子跑路),一方面可由人人投法务团队与盈科律所提供包括代诉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替投资者维权,另一方面也可启动保险赔付机制,使投资者得到实实在在的赔付。
保险对于实体店铺众筹的作用,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兜底”,更不意味着平台的风控、融后等环节可以有丝毫的放松。事实上,店铺众筹引入保险机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仅可以完善投资者保障体系,更有利于提升整个平台风控的专业性,同时对保险业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三赢局面,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