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将添加用户互相转钱功能

硅谷痴迷于金融业务一个特定的部分,即通过使用应用程序将现金转给朋友。这种做法导致了一系列不盈利情况的产生,因为该做法不产生交易费用。尽管贝宝和它的子公司(Venmo)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包括谷歌,Facebook和Square(美国移动支付初创公司),但它们仍是该领域中最受欢迎的公司。

苹果也计划成为其中一员。上个月,知情人士对Bloomberg(彭博资讯,创建于1981年,是一家全球性的信息服务、新闻和传媒公司)说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一直在与银行谈论有关于将自己公司的特色功能引入到苹果支付中去,这样就可以让用户转钱给朋友。分析师表示,如果苹果希望参与竞争,其也将需要对其借记卡用户免除服务费。

Crone研究咨询公司说,人与人之间的支付服务操作起来并不便宜,苹果可能在很多交易上亏钱。苹果公司说,通常通过借记卡来建立和验证一个新的帐户,其将在每个人身上花费50美分到3美元来完成此项工作,再加上每项交易至少25美分的服务费。 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员Will Stofega说:“公司并没有从给朋友转钱的支付用户中产生多少收入。对于你们是怎么赚钱的我有一点点疑惑。”

苹果不太可能从该特色功能中找到直接利润。相反,该公司可能会用它来提高苹果支付在商店的使用量。自从一年前感应支付推出,其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很快地发展。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Scout,新一代iPhone用户在支持苹果支付的商店的交易额占黑色星期五(美国感恩节过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就过得节日,它也是传统购物季的开始之日)交易额总数的2.7%,相比于去年同期的4.9%。

与此同时,PayPal(贝宝)表示上一季度Venmo处理了21亿美元的交易,该交易包括人们使用app来平分餐馆账单,租金,或者还朋友的电影票的钱。 贝宝副总裁Jo Lambert表示:“我们把这想成是订婚,盈利排第二。P2P客户,在整体上,或是别的方面都是我们的一些最活跃的客户。他们通过贝宝花费很多,但整体来说通过我们花得更多。本月,Venmo还计划尝试店内支付。

Crone研究咨询公司总裁Richard Crone说,在接下来的18到24个月内,为新一代iPhone用户添加相互转钱的能力可以苹果支付的使用量翻倍。这可能是苹果的一大经济支柱,因为每次客户通过手机在商店进行支付苹果公司会向银行收取费用。苹果公司希望能够降低苹果支付P2P的使用。如果我转你50美元,你正好还没有苹果P2P支付服务,你就需要下载注册一个。这是一个像病毒一样会扩散开来的app。

苹果公司没有回复评论中提到的请求。知情人士说,苹果支付可能会在公司发布转账功能之前迅速发展,实际上明年将会尽快发行。他要求匿名,因为这是私人会谈。苹果公司与中国银联达成初步协议,银联是全国最大的支付手段和清算网络。上周,据有关知情人士表示,银联将苹果支付引入中国收银机。

虽然在拥有75亿美元的美国市场中并不缺通过手机实现朋友间相互转钱的app,但分析师还是十分看好苹果支付的前景,甚至觉得会影响信用卡用户和ATM制造商。转账的应用app可以减少ATM机的使用。Fiserv公司市场策略和创新部高级副总裁Matt Wilcox说:“你会看到自动取款机受到的影响,因为人们没有必要再去取款机提取现金了。”

这对于ATM制造商来说是个坏消息,例如NCR以及Diebold,Diebold于上周宣布其计划以约18亿欧元(合19亿美元)收购其竞争对手Wincor。NCR说这是通过取代ATM机上此类交易形成的移动支付。

世界最大的自动取款机运营管理商Cardtronics曾担心应用程序可能对其业务产生挑战,但后又驳回该说法。Cardtronics的发言人Nick Pappathopoulos在邮件中写到:“重要的是要将理论和实际行为区别开来。即使有很多其它的付款选项,现金还是被广泛使用的。”

如果iPhone用户开始将苹果支付与其银行账户连接起来,他们完全可以在转钱给朋友的时候绕过信用卡和潜在的店内支付,减少中间商。Crone说:“这可以缩短现有的交易参与手段。在接下来三到五年内,这种交易方式可能占20%的信用卡交易。”Visa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零售电子支付网络,但也没有回应评论中提到的要求。

预测这种转变会花多长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Aite Group(咨询公司)研究员Talie Baker 使用Chase QuickPay(由Chase银行推出的网上转账服务)实现与朋友之间相互转账,并且每周至少一次。他看到了一个不使用现金的未来是不可避免的。他说:“我等不及那样一天的到来,你的口袋里只需要装一个电话,这就是你需要的全部。”

JPM编译自

Bloomberg, Why Apple Wants to Get Into the Unprofitable World of Payments Between Friends, by Olga Khar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