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金融公司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事情的背景是酱紫的:

XX券商在2014年11月份的时候收到了支付宝的官方邀请后,经过了仔细斟酌,考虑到支付宝钱包自带的强大用户量和极强的交易属性,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入驻到支付宝服务窗!而且对支付宝服务窗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维护,投入了技术、人力成本进行开发和维护,一年下来,竟也积累了近万粉丝。

对于券商来说,支付宝服务窗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

但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前不久登录支付宝服务窗的时候,被告知审核未通过,需要重新提交资料。

支付宝和金融公司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当时,只是天真地以为将资料再完善下就行了吧,并没有在意。后来才发现这根本不是重新提交资料的问题!

因为支付宝服务窗已经彻底对券商关上了大门,此外,基金公司、P2P平台也会面临相同的下场。

支付宝和金融公司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目前这家券商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一年沉淀下来的精准粉丝该如何转移呢?

在支付宝服务窗里仅剩几次群发消息的机会,

要建议用户去官方微信获取服务吗?

用户会看到这条消息吗?

在转移的过程中会流失多少?

以上的场景不是一家券商在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支付宝服务窗中进行搜索,还可以搜到最早入住支付宝服务窗的14家券商的账号,但是,也许下周,也许明年,这里将不会再有证券公司的一席之地!

阿里一向任性,但是这次的事情也来得太突然了,之前被受邀风光入驻,现在却被扫地出门,这落差也未免太大!

阿里一向任性

回顾一下这几个月发生的一些事情,不难发现这其实是阿里的一贯风格。

2015年4月蚂蚁金服实际控股数米基金,9月份数米基金毫无预兆地中断与挖财网、铜板街的合作。余额宝接了天弘之后,就不可能和其它的货币基金公司合作,同理,数米基金和阿里成为一家人了,也没有了与其他基金销售公司合作的可能。在蚂蚁聚宝上、招财宝上可以看到,蚂蚁金服基金类产品均由数米基金提供。有了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其它渠道在数米(阿里)眼中,不都是蚊子腿了吗?

再到2015年11月份,蚂蚁金服控股德邦证券,再后来,支付宝服务窗就要将券商们扫地出门了,这酸爽。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深挖一下被阿里称作“聚宝盆”阿里金融云服务呢?其对外宣称走的平台战略,围绕“平台、数据、金融”三个维度连接金融消费者、阿里金融、合作伙伴和外部客户。

“帮助金融客户实现从传统IT向云计算的转型”,听起来很纯很美好美好,彼时的金融公司是不是应该喜大普奔地投入阿里金融云的怀抱呢?

等等,

先来看看阿里的金融版图好吗?

阿里的金融业务已经覆盖了最基本的存贷汇,而且理财投资业务(货币基金、权益类基金)也正在完善中,下一步的行动就是证券业务了。等到阿里金融的自家业务发展成熟之际,阿里又会将昔日的合作伙伴至于何地呢?活生生的例子已经摆在了眼前。

阿里在阿里金融云中充当着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金融公司们会买账吗?

查阅相关信息发现,除了天弘基金、众安保险等与阿里自身业务相关联的公司外,与阿里金融云进行合作的金融公司并不多。

阿里的庞大流量入口让金融公司一度很羡慕,早前阿里邀请基金公司在淘宝开网店的时候,还给基金公司员工做了大量的培训,但是结果呢 。。。。。。

如今,阿里逐渐显露出来的金融野心让金融公司不敢与其合作。那么金融公司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导流呢?

1、互联网营销服务,从广告投放、运营优化到活动策划,吸引互联网上的精准用户,提供最大化营销价值;

2、系统开发服务,从底层系统到应用产品,提供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

3、互联网渠道接入服务,提供30多家互联网入口资源;

4、互联网投顾展业平台,整合市场上主流投顾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投顾的品牌价值,带来流量和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