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给侧”可谓是2015中国经济年度热词,虽不是一个新词,但大部分人对此概念还是很陌生。许多新消费动力的产生并非因为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而恰恰是对消费的供给端发生了变化。简单解释,以手机产品为例,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前,是完全没有这一块消费需求存在的。在这种新兴产品投放市场后,直接的表现就是供给侧变化使需求侧产生了相应增量。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二孩众筹”是一群人集资共同抚养某一家庭的二孩成长的行为。“二孩众筹”不是单纯的众筹行为,而是基于社群和众筹两个概念产生的一种新兴生养模式,通过构建“众筹生,众筹养,众人教,众人扶”的模式挑战传统,探索一条“优生优育”的新路径。二胎是个人创造的一种特殊产品,生二胎也算是一种供给。“二胎众筹”是一种创新,是供给端的一项改革,赋予了这个特殊产品新的经济价值,发掘了新的需求——众筹人的投资和社交需求。
供给端需要改革,不仅这些二胎的父母需要有互联网精神和思维,要具备高素质才能赢得众筹人的信任,在享受众筹人资金和人力支持的同时也要为其提供相应的价值回报,而且在与需求端进行紧密互动的同时,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优化供给端产品,将二孩培养得更好。需求端的投资回报由目前的规则看来应该是精神回报和社交隐形回报,但不排除长期投入后的物质回报。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以微信为主的移动通信应用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日益顺畅和高效。尤其以“朋友圈”和“微信群”在大众中的风靡,产生了社群的概念,2015年是社群元年。互联网金融也是基于移动通信应用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形态主要包括“P2P”和“众筹”,具有普惠金融的特征,使得投融资的业态发生了变革。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家二孩政策也在逐渐放开,尤其是2016年元旦二孩政策正式全面放开。这些都为“二孩众筹”提供了落地可能性和最佳时间点。但“二孩众筹”这一概念还是很难被大众接受,除了伦理道德外大家多会质疑这并非刚需,那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寺庙卖梳子”的故事或许能为此做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
“打通梳子的新功能,让旧产品增加新功能,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厉以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梳子制造厂有四位推销员,厂里要求他们把梳子卖到一座寺庙去,第一个推销员去了,空手回来,说庙里和尚根本不需要梳子;第二个推销员去后,卖掉好几十把梳子,办法是:和尚虽不蓄发,但经常梳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延年益寿;第三个推销员卖掉几百把梳子,原来庙里方丈接受了他的建议,香客来烧香,头发里经常沾满香灰,若庙里多备些梳子供香客梳头使用,他们因感庙里的关心,香火更加旺盛;第四个推销员则带回上千把订单,他的方法是,说服方丈把木梳作为纪念品送给香客,把香客最喜欢庙里的对联刻在木梳上,另一面再刻了 “吉善梳 “三个字。”
“同样的商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厉以宁认为,这主要是4位营销员对产品的功能有不同理解。“第一位营销员只是从梳子的梳头功能去考虑市场,把目标市场局限在产品功能适用性上,第二位则对产品的附加功能做了拓展;第三和第四位不再局限在产品的目标市场,而开发了产品更多新功能和价值。”
对于想参加“二孩众筹”的家长而言,应该多学习领悟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理论精神,学习厉以宁老师提出的“寺庙卖梳子”的方法论。首先不能自轻自践,认为“二孩众筹”是违反道德的乞讨行为,没有人会给钱养别人家的孩子,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的认识水平。如果能把“二孩众筹”做成了“二孩俱乐部”,那就是第二位推销员的水平(英文“club”除了“俱乐部”还有“筹资”的意思)。第三和第四就是资本和产业链的运作了,相信社会组织结构必然会适应生产力发展,强烈需要有识之士一起来参与推动“二孩众筹”事业。
“二孩众筹”的社群未来
“二孩众筹”的法律探索
“二孩众筹”的伦理探索
“二孩众筹”的商业模式
“二孩众筹”的方案打磨
“二孩众筹”体现的互联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