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网贷圈撕逼不断,都撕开了哪些真相?

2015 年的网贷行业充满了火药味,网贷平台“四面楚歌”,平台和合作伙伴、平台与平台、平台与评级公司、平台与行业门户网站的各种口水仗、文字战接踵而至,下面就来盘点一下2015 年那些热度暴涨的“口水大战”。

平台和合作伙伴互撕

银豆网VS 中源盛祥

2015 年9 月, 银豆网出现2000万元逾期项目,银豆网要求担保公司按照担保协议3 日内履行代偿义务。但担保公司中源盛祥不满被置于偿债首要位置,以“债务人并未失去偿债能力”为由,拒绝代偿,给到银豆网的解决方案是“借新还旧”。至此,银豆网与中源盛祥开始隔空对战,双方分别发布了两则声明,力图撇清自身责任,大打口水仗。事件最后以银豆网垫付收场。

行业观点

银豆网和中源盛祥的互撕是P2P平台和担保公司面对项目逾期时的一个缩影,担保公司缺乏担保能力且信用缺失是众所周知的现状。一旦信誉有失,平台就将面临危机,在投资者压力下为了平台正常运营,往往只能采取垫付。此事件对担保业务平台是个打击,对投资担保标的投资者也属于一个经典案例。

平台与平台互撕

来这投VS 金联储

2015 年7 月20 日, 北京P2P 平台“来这投”发布公告称,其部分客户信息遭金联储非法窃取和使用,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挽回因此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遭到金联储的否认和拒绝。之后,来这投将对金联储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提起法律诉讼,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多轮文字论战。如今,来这投已经更名为乐驰金服,案件法律程序仍在进行中。

行业观点

P2P 平台通过购买百度关键词截取其他平台流量、高薪挖人、购买其他平台客户信息等方式获得客户资源在行业内屡见不鲜。来这投和金联储的口水仗就是行业恶性竞争的一个极端表现。P2P 行业中业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这之中也潜藏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

有利网VS 团贷网

2015 年12 月30 日,有利网官方微信公布的截图显示,一条名为“有利网资产端核心团队2000 余人离职50 亿余额或无人监管”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发布链接的则是来自竞争对手团贷网的工作人员。有利网当晚就开始回击,在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团贷网如何有组织、有预谋地黑有利网”的文章,除了贴出截图证明团贷网别有用心之外,还自嘲“2000 余人离职自己居然不知道”。随后团贷网CEO唐军否认黑有利网。另外,事件中提及的资产团队“利信”总裁叶衍伟出来表示,他本人与5 名团队核心已脱离有利网,加盟团贷网,原利信近千名员工也已选择离开。

抛开双方的公关战,看客们都顺着资产端这个线索挖掘这场战争的原因。公开资料显示,有利网和团贷网都是百亿规模的P2P 平台,投资者群体也都在200 万以上。在理财端资金不愁的情况下,资产端则互相有一些正面交锋区域,尤其团贷网的广东大本营,有利网的资产端贡献也占比8%。而有利网在回应中表示,随着对线下资产团队的并购与整合,人员流动是正常现象。因此业内人士推断,应该是有利网事出有因,对线下资产团队的整合,引起了一些离职员工的不满,并为竞争对手所利用。

行业观点

这次撕逼也许是当下资产荒引来的P2P 恶性竞争的缩影。在经济下行期,资产整体风险提升,很多项目投出去收不回来,从而导致P2P 公司开始发力竞争优质资产端,或者自建资产渠道,或者深度绑定资产渠道。网贷行业争夺的焦点正在从理财端转向资产端,团贷网与有利网的竞争只是开始,网贷行业围绕资产端的竞争还将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

评级公司与平台互撕

大公国际VS 陆金所

2015 年1 月21 日,大公国际首次发布网贷评级,并将陆金所列入“预警名单”,3 月13 日,大公国际在公告中列举陆金所三大问题,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涉嫌关联担保的问题,并将其列入“互联网金融黑名单”。这是大公2015 年第4 次对陆金所的信用发出警示,而且是最严重的一次。陆金所对这一负面评级表示不满,3 月16 日发布声明,予以反击:坚决抵制不实言论和报道,并视其对本公司的伤害程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行业观点

这场对掐不仅仅考验陆金所的公信力,同样也考验大公国际的公信力。大公国际是少数具有信用评级资格的一家,但对P2P 的态度一直不甚友好,其公布的首批黑名单就列出了266 家网贷平台,之后陆续发布“黑名单”,累计拉黑了行业中近70% 的平台,其中不乏比较活跃的知名平台,其评级准确度备受质疑。

同样,陆金所虽表明了自己的“无辜”,但业界指出,其产品信息披露确实有不透明之处,资金池问题也很难考证。

不过,这起掐架事件暴露了国内P2P 网贷监管缺失的问题,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利。

融360VS 短融网

2015 年2 月9 日及5 月19 日,融360 发布了两期网贷评级报告,先后将短融网评为C 级和C- 级,并在“网贷评级说明”部分将C- 级含义解释为“平台综合实力弱;仅少数平台获得过风险投资;管理团队结构有较大改进空间,经验相对不足;平台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C- 级平台整体实力最弱,风险较高,投资需特别谨慎”。短融网不认可这一评级并与融360 进行沟通,而沟通的结果是被降至C- 级。短融网于是将融360 告上法庭,诉其侵害名誉,该案被称为“网贷评级第一案”。目前,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

行业观点

在网贷评级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出台之前,一切有关网贷评级的争论都是缺乏权威的。融360 虽然是“第三方”,但自身也涉足网贷业务存在利益相关,短融网正是抓住这点对融360评级资质不依不饶。本案判决结果意义重大,或将成为网贷评级的风向标。

平台与门户对撕

e 租宝和网贷之家

2015 年12 月3 日, 一则“ 互联网金融平台e 租宝遭经侦突查,40 余人被警方带回调查。疑涉嫌非法吸收存款、自融等问题。”消息刷爆朋友圈。随后e 租宝连发两篇公告,说明只是“e租宝深圳某代销公司有员工正在协助当地经侦部门了解情况”,相关人员目前已经返回。但一晚过去,事件并没有结束,反而继续发酵。12 月4 日e 租宝向“网贷之家”、“金融视界”、“钱业家”等最先报道的第三方平台发送律师函,要求删除相关报道,并公开道歉。网贷之家在接到 律师 函后,发文反击,细数e 租宝十大疑点,其中包括“涉嫌自融,存在关联交易;无资金托管,遭兴业银行打脸;发布虚假标”等问题。自此,e 租宝遭经侦调查事件转变成e 租宝与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的“撕逼”之战。之后,网贷之家官网被黑客攻破、收到律师函、高管接到“呼死你”电话、总部大门被泼红漆,撕逼事件进一步升级。

虽然e 租宝存在“涉及资金池、自融、发放假标”的问题后来被证实,且平台高管被捕,网贷之家似乎站在“正义”的一方。但不少业内人士对网贷之家凭借自身的平台属性,“底气十足”地与e 租宝硬碰硬持不同看法,甚至提出“网贷之家真是否中立”的质疑,更担心此事件会对整个网贷行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行业观点

平台门户对撕,投资人最受伤。目前P2P 行业非常脆弱,经不起如此折腾。百强贷运营总监表示,如果排除恶意炒作,这个事件会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倒退,投资人信心被打破,导致整个行业的危机。微贷网相关人 员也称, 任何一家公司的负面新闻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都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