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最有中国味的《功夫熊猫3》,为什么遭遇10亿票房梦碎的局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票房专家

电影票房最怕的就是大热倒灶,《功夫熊猫3》不幸成为最新的样本。

如果让你在《功夫熊猫3》上映前做下票房预测,你会给出多少的数字?

毕竟:

2008年,《功夫熊猫1》的票房为1.5亿元,当时国内院线的银幕数为4000块;

2011年,《功夫熊猫2》的票房为6.08亿元,当时国内院线的银幕数约为8000块;

2016年,国内院线的银幕数已经增加到3.2万块。1月23日只点映了3小时的《功夫熊猫3》就捞得 4000万票房,顺手把内地电影点映的票房纪录也拿走。

即使是最悲观的人,预测数字恐怕也不会低于10亿。从片方和一些自称业内人士的看来,票房达到20亿甚至一举突破《捉妖记》的纪录也不是不可能。

下图的搜索结果可以立此存照:

号称最有中国味的《功夫熊猫3》,为什么遭遇10亿票房梦碎的局面?

我甚至还以为,这些专家是用加减乘除算出来的。的确,如果从银幕数增加的比例推算,既然银幕数已经是五年前的四倍,票房扩张到第二部的四部,那就应该是24个亿。

可惜,票房从来都不是加减乘除出来的——能影响一部电影票房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功夫熊猫3》上映首日票房刚刚过亿,次日虽然是周六,但票房仅轻微上升到1.2亿元,加上点映数据累计为2.6亿元。不出意外,首周末累计票房为3.6亿元。

从这个数字推算,《功夫熊猫3》在中国的总票房将极其不乐观,20亿元的目标早已随风而去,10亿元也基本不可能实现。说得更残酷点,如果后市没有大的起色,《功夫熊猫3》很可能难过9亿元,连《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都超不过。

是《功夫熊猫3》的口碑度不好吗?恰恰相反,其完全配得上一部好电影的赞誉。豆瓣电影的评分是8.1分,77%的用户给出了四星级以上的评价。时光网的评分是7.8,也是一部优秀电影的水准。

即使是好莱坞媒体,也对《功夫熊猫3》给予了好评,尤其称赞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可参考的指数是,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为83%。

是《功夫熊猫3》出现水土不服吗?也不是,《功夫熊猫3》成为最有中国味的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

首先,这是第一部中美合拍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不再占用每年有限的进口分账大片配额,而是获得了与国产电影一样的43%的票房分账待遇。这一待遇是多少好莱坞制片公司梦寐以求的。

其次,电影出品方之一的东方梦工厂也是中美合资的,《功夫熊猫3》是梦工厂力图打通中国市场资源的首个试水之作。

也因此,片方邀请了滕华涛出任顾问导演,让成龙、杨幂等为电影角色配音,在场景设计和画风上无限贴近中国风。

如果不那么较真,你甚至可以说《功夫熊猫3》就是一部中国动画电影。

但是,这些都没能成为《功夫熊猫3》提升票房的助力因素,反而因为几个短板铸成票房不及预期的结局。

短板一:档期失误

从此前的媒体报道看,片方还为能挤进春节档感到兴奋。

1月档向来是贺岁档和春节档两大高峰期的谷地,今年元旦后连《老炮儿》这样的口碑神片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票房疲软,《星球大战7》携北美影史冠军的光环也没能搅热市场,表明这一时段的寡淡之势已经形成。

1月29日上映,离2月8日的春节只有10天,留给《功夫熊猫3》抢票房的时间极为有限。那天上映的《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没有一个是善茬,将会把其它电影的排片空间挤压殆尽。

何况,春节前夕向来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人群准备返乡的时期,采购年货比看电影重要多了。

更为不幸的是,《功夫熊猫3》上映期间还撞上了中国难得一见的冷冬,也阻碍了部分人走进影院。

短板二:没有引爆期待值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能从2000万的首日票房逐步膨胀为十亿级的现象大片,靠的就是电影营销方有意无意地进行品质和排片、票房的反差宣传,刺激产生了能量巨大的自来水军团。

《功夫熊猫3》虽然口碑不错,但作为一个好莱坞背景的动画电影,在很多人看来本该有这个水准。只影响到了对《功夫熊猫》系列有认知度的观众,没有把更外层的弱联系以至于路人拉进电影院。

换句话说,片方和营销方可能高估了《功夫熊猫》的IP价值,天然认为一部中国国宝为主角的动画电影必然能够再创高峰。

当然,《功夫熊猫3》的最终票房如果止步于9亿元,也不能说输了。没能再创纪录很遗憾,但9亿元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只是没有出现外界预期中的翻倍增长。

我甚至怀疑,《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已经摸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

尽管10亿级电影越来越多,但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在中国市场上认知还是有巨大差距。一二线城市的人群逐步接受了观看动画电影的习惯,但更广大的三四线地区,可能仍然认为看动画片还是小孩子的事情,不能成为他们在社交关系中的“炫耀资本”:我刚看了一部好莱坞大片……

曾是全民话题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拿到10亿票房实至名归,话题度上逊色很多的《功夫熊猫3》虽败也不必狂踩。也因此,各方能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