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租宝事件”搅动了本不平静的P2P 网贷江湖,其就如飓风一般,席卷各大媒体头条,同时也霸屏朋友圈。尽管e 租宝“庞氏骗局”存在的证据逐渐明了和清晰,但P2P 业内人士每每谈到此事都讳莫如深,还颇有些“投鼠忌器”,纷纷与e 租宝划清界限,似是怕引火上身。
“e 租宝其实并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狼。”在12 月13 日由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与网贷之家联合主办的“2015 年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建设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P2P 网络借贷行业峰会上,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如是说。
而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更是明确指出,e 租宝既不属于P2P,也不能称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它只是打着P2P 旗号的非法集资或庞氏骗局。
当e 租宝逐渐成为过去式,P2P 却依然要前行, 坏账、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危害行业生存的因素急待清理,生态圈也急需建立。
坏账凸显
说到坏账,一直是P2P 行业不能说的秘密, 也一直是行业的“羞处”,外面的人都想知道里面的真实情况,P2P 却不愿意揭开。
所谓坏账,是指由于债务人破产、解散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而使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所造成的损失。坏账率就是坏账额占总赊销额的比率。坏账率通常被用来评判一家P2P 网贷平台可以承受的风险指标之一。
不过,对于坏账,P2P 行业并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各大P2P 平台几乎形成了行业统一的口径, 把坏账率定于1%~2%。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日前在2015 普惠金融CRO 全球峰会上演讲时表示,“陆金所的坏账率大约是6%~7%,而整个P2P 行业的坏账率则在15%~20% 左右。”
2015 年10 月,融360 网贷发布的第三期评级报告中披露,行业坏账率普遍有增无减,部分P2P 平台坏账率高达20% 以上,信用类贷款逾期率更是惊人,部分以无抵押信用贷款为主的平台的M1 逾期率甚至超过60%,个别知名平台的个人信用贷款坏账率近期已超30%。而在经济下行趋势中,实体经济不景气,更是让P2P 平台资产质量大打折扣。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 年10 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078 家。
在P2P 行业,就连老牌的劲旅坏账率也不可忽视,如宜信的8 亿元贷款坏账、红岭创投的亿元坏账、陆金所的亿元坏账等。
而点融网的创始人郭宇航认为,从历史经验看,P2P 有5% 到10% 的坏账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超出这个范围,平台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P2P 平台的超高坏账率需要平台通过自身的盈利和风险准备金来弥补,但这往往是平台很难实现的。另外,在贷款利率方面,30% 以上的贷款利率是一个正常的实体企业所无法承担的, 因而,贷款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坏账率因而居高不下。”原中投公司副总经理、互联网金融之父谢平表示。
监管迫在眉睫
坏账的不断产生和平台的问题不断涌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依然是监管政策的不明朗,为了防止下一个“e 租宝”再现,近期出台的监管政策可谓一声春雷。
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P2P 网贷行业2015 年11 月月报》显示,2015 年11 月,P2P 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1331.24 亿元, 环比10 月上升了11.26%,约为2014 年同期的4.2 倍。尽管网贷P2P 行业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之下,但是1000 多家的问题平台足以威慑P2P 行业的生存。
据媒体报道,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 管理办法已经成型,在2015 年12 月28 日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将于明年年中落地,同时设有18 个月左右的过渡期。
“网贷P2P 行业的监管政策最早在2016 年将会出台,但其以什么样的姿态或者形式出台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等候。”徐红伟表示。
他还表示,“行业发展迅猛,具体监管细则仍未下发,可以说目前行业发展除了之前的‘四条红线’外,暂时尚无细节化的依据可言,所以大多数的P2P 平台心里面还是没底的。在此背景下, 激进与保守并存,大家都在看监管的尺子落在何方。网贷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只要监管层把游戏规则真正确定好了,后续发展就只是量化式的问题,以越来越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P2P 行业问题。”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目前,P2P 的投资市场并没有十分的成熟, 投资者缺乏责任自负观念,但是监管部门的相关监管细则迟迟没有出台,这为行业滋生不利的因素提供了‘温室’大环境,因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监管的长期缺位实际上是放大了P2P 行业的风险。”
而在具体的监管方向上,上海交通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许多奇认为,P2P 行业的监管不应该以静态监管(静态监管就是行业出现问题或者不稳定就一刀切的精致此行业的发展),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静态监管的态度并不符合互联网金融整个生态圈的打造。
他还表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最重要的是信息透明,要监管,就要使平台发挥守门人的作用, 不管是风控还是信息披露;要使借款人有一个信息披露的标准。而对于广大的投资人来说,要保障其知情权和利益。”
而谢平则认为:“首先认定互联网金融定位是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次是分工,这么多部门参与监管,实现分工监管。但是大家都清楚,一行三会不是监管主角,最重要的是网信办和公安部。同时,P2P 的经营模式是多样化的,平台和机构很难适应单一执照的方式,在信息数据、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可以对接多种金融业务,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可以探索混业监管、功能监管的模式,其中,行业自律监管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信贷将成主流
除了监管政策急需解决之外,征信体系的完善也至关重要。
“随着行业快速的发展,平台跑路、诈骗事件频发;各平台因竞争加剧,业务发展遭遇瓶颈; 征信体系缺失和法律制度不完善……都制约了P2P 行业的进一步爆发。
然而P2P 平台坏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征信数据的不完整和违约的成本较低,导致P2P 的坏账层出不穷,而平台对于坏账的实际弥补办法并不充分。”徐红伟表示。
“大数据征信起步较晚,但是其实用性却不可忽视,而联合多方数据是加速行业征信建设、助力风控的有效手段。”蜜蜂数据COO 徐凸表示。
随着大数据征信模式的完善,纯线上信贷模式的P2P 平台将受益最大。
“大数据风控的应用推动了征信体系迅速发展迭代的同时,纯线上的个人信贷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P2P 平台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纯线上个人信贷产品。”徐凸认为。
而盈灿集团副总裁、上海融之家CEO 张建梁认为,消费信贷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个人信贷需求旺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人脸识别、征信技术逐步成熟,纯线上信贷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