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际争端,国内又有人开始“抵制”,而这次的抵制与以往不同,虽然号称遍及全国,可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甚至是县城。至于“爱国”该不该抵制洋货,社会自有公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中,我们只想分析下为何靶子是“肯德基”?

确实,盲目的抵制是一种弱势心理与自卑的表现,盛唐气象之中,估计难以看到对洋货的抗拒。在这一轮的抵制运动中,美国货自然成为了主要的目标,而被选中的美国货却是中国化最彻底的“肯德基”。

如果要讲到代表美国精神和美国力量,如果真要去抵制,那也应该是可口可乐与麦当劳,即便时代变迁,苹果、谷歌、微软是不是也比肯德基更具有坐标特征。偏偏,可口可乐根本无人提及,苹果手机也没舍得砸了,安卓系统的国产手机没有躺着中枪,抵制者的电脑也没变成黑屏,有人说“肯德基中枪,麦当劳偷着乐”。

国内的快餐业正在面临大变局,外卖的兴起也对原有的格局造成了潜在和现实的冲击,麦当劳与肯德基等洋快餐也不能幸免,这次的抵制事件只是快餐行业变革中的一次外在呈现。

麦当劳毫无疑问是世界快餐业的巨头,从全球范围看,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一个重量级。麦当劳在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店,而肯德基在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连锁店数仅为11000多家。截至2016年4月末,麦当劳市值1100亿美元,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的娘家)市值只有330亿美元,只是为麦当劳的1/3。所以,如果全世界去抵制美国货的话,自然会选择麦当劳。

不过,在中国,肯德基的发展状况却远远好过麦当劳。虽然麦当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大陆市场,在中国大陆已经拥有超过2000家餐厅,可肯德基的门店数量超过4600多家,超出麦当劳的两倍之多。在二三线城市势力最强的台资快餐连锁店德克士,就以2200家门店的数量超过了麦当劳。

麦当劳与肯德基原来一直被称为一对冤家,至少在中国市场是这样的,在很多城市,麦当劳与肯德基比邻而居,一般都围绕在当地最繁华的大商场旁边。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不同的策略导致了门店数量的变化,也让布局发生了改变。肯德基非常重视中小城市开发,如今已经遍布三四线城市,可麦当劳依然以核心城市为主。

于是,在大量的中小城市,只能看到肯德基,却找不到麦当劳,当这些所谓的“爱国青年”寻找靶子的时候,肯德基就称为了必选。由此来看,这次抵制事件中的主角,恰恰证明了肯德基的业务成功。

同时,自2011年起,原来以以速度与效率秉承的麦当劳,在中国陆续更新品牌形象,如今被人形容成“灯光变暖了,凳子变软了,服务变慢了,WIFI有了,音乐有了,咖啡有了,甜品有了,氛围变得温馨而舒适,让你吃完别急着走,多坐一会儿”。可以说,麦当劳正在从追求冰冷的快餐店变成更温馨的休闲餐厅,也因此拉开了与年轻一代的距离。

反观肯德基,依然加速本土化,甚至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中餐“盖饭”、“米面套餐”,还推出相对应的当红明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度,所以,这一代的“愤青”对肯德基更有关注度和互动感。由此也成为了抵制时首先想到的目标。

不管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都曾经是中国人的生活奢侈品,带着孩子吃一次,以前是“吃点好的”的奖励,可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麦当劳与肯德基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成为了垃圾食品的代表。抵制与否,对中国人的生活都产生不了什么大的影响,这也符合愤青们选择发泄目标时的心态。

可以这样讲,即便一些人声称抵制肯德基,但绝对不会影响肯德基的经营,相反,更彰显了肯德基的影响力和商业成功,麦当劳躲过风口浪尖,却已经是最大的输家。麦当劳正在寻求的出售旗下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韩国的连锁餐厅,以这样的社会气氛,其价值恐怕要大大缩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