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卖出14万一平米的史上单价最高土地,融信中国日前以110.1亿元拍下上海静安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可售面积楼板价14.3万/㎡,溢价率为139%,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纪录。
不仅仅是上海,在二三线城市也一样。中原地区的标杆城市郑州也再一次刷新了”地王”的标准,金茂集团楼面价3.692万元/平方米拿下郑东新区龙湖地块。
媒体报道,8月份以来,全国主要城市再现多宗地王,单宗地块成交额在10亿以上的有28宗,超过5亿的有65宗,在这65宗高价地中,合计有22宗溢价率超过了100%,而如果计算溢价率50%以上,则多达28宗。
专家认为,2016年是中国有史来地王最密集的年份,从价格上看,未来一年房价不涨超过50%,拿了地王的企业都将面临入市难题。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当中,闽系房企占20席,包括融信、中骏、建发在内的11家福建房企创纪录地在今年前7月拿地投入1406.9亿;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高达189宗。11家福建房企创造了前7月50宗地王。光大证券报告指出,中骏置业中骏总负债同比增长27%至184.23亿元,负债比率同比上涨26.6个百分点至 88.6%。如此看,地产企业现在是举债拿地、拿地再举债,陷入到了资金循环之中,也就是说,如今的中国,炒房地产已经从炒房直接跨越了炒楼花,而是炒地价。
当然,炒作不仅仅是这些企业自己可以完成。按照计算,北京上半年一共出让了不到40万平米土地,是此前年均出让量的1/10多,基本处于断供状态。在饥饿营销的作用下,地价不涨才怪。
有专业媒体刊发评论文章认为,企业高溢价抢购土地无疑会将资产泡沫吹得更大。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线城市(包含部分二线城市)土地供给被严格限制,形成了一定的“香港化”,即地方或者城市政府通过土地供应维持财政收入与高房价。在需求侧,相关调控在客观上形成抑制需求的结果,这实际上会将潜在需求推迟和聚集,一旦调控结束就会出现报复性的上涨,开发商实际上是在赌调控周期效应。
这些年,中国为了刺激经济,保住新常态,货币供应爆棚,但实体经济萎靡,根本不具有投资价值,大量的资金变成了投机资本,土地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变成了最可靠的可变现的资产,于是,各路资本用各种方式进来炒作,形成了闭环的炒地游戏,宝能万科的争夺也是其中的一个反应而已。
其实,中国房子真的缺吗?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王宝强婚变,再一次透露了楼市真相,他拥有9套房子,其中一套在美国,其余8套房子,2套自住,剩下6套是用于投资。这几乎就是中国所有有钱人的投资缩影,将身家性命全部放在了房子上,就是因为中国还没有真正发生过全国性的房地产危机,而这种危机实际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的中国人,都陷入到了房地产的迷信之中,十几年的疯狂上涨已经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虽然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永远上涨的资产,可没有人相信会砸盘在自己手上,于是,大家继续飞蛾扑火。当全民都成为接盘侠的时候,危机其实正在到来。未来一年,房价上涨50%的可能性不高,下跌50%的可能性却很高,炒房者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