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城市里高楼林立,根据媒体报道,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五座里中国占两座,而中国的房价也不断暴涨,由此引发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
不过,与地上看得见的相比,蕴藏在地下的泡沫可能远远超过地方,地铁才是中国经济这些年最大的经济泡沫。
据报道,现在中国在建42个地铁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部分规模较小的省会城市除外);苏州、东莞、佛山、无锡、常州、徐州、南通、芜湖、洛阳等经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均已囊括其中,甚至连徐州、南通、芜湖、绍兴、洛阳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三线城市也已经入列。
新华社的分析,预计到2020年,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也将增加到50个左右,全国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主要是地铁投资。
这么多城市修地铁,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吗?显然不是。有专家早就发现,一些城市的地铁线路偏爱修到郊外,甚至通车时站外还有耕地。王梦恕曾经表示,原因之一是建设成本低,可以明挖施工。而且越是在郊外地铁沿线,空置的土地越多,地方政府可借此推高土地出让金。
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修地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卖地,通过地铁把沿线的地价炒起来,至于以后的运营,就不在考虑范围了。反正一些城市会刻意加大项目强度,压缩周期,“目标是在市长卸任之前通车”。
地铁建设有多贵?据王梦恕介绍,在中国,地铁修建成本每公里约5亿元,如果按一条地铁长30公里计算,其修建成本或可高达150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以南宁市为例,2009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是231亿元,光修建地铁一项,就花掉了全市4~5年的全部财政收入。
按照公开的资料,北京地铁4号线建设成本,正线全长28.14km,设24座车站,总投资145.86亿元,每正线公里5.17亿元,到了北京地铁16号线,每公里成本已经达到了超过10亿,运营成本,每人次大概3.6元。
实际上,运营地铁的费用会更高,如按照30年折旧车辆报废计算,运营费用可以达到2~6倍的建设费用。具体费用还和运营的是地上线还是地下线、照明、车型等有关。按照一条线路20公里、建设费用200亿元计算,30年运营费用最少约为400亿元,如果一个城市又不止一条地铁线路,政府很难承担运营费用。而且,现在的中国地铁将大量的钱花在豪华的配套设施方面,严重浪费电力和资源,运营费用成倍增加。
财大气粗的数千万人口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已经被地铁运营压的透不过气来。2013年举例,当年北京市的财政收入3661.1亿元,而地铁公交财政补贴156.9亿元,占4.29%。2013年,北京地铁的运营收入32.23亿元,运营支出66.84亿元,收支缺口巨大,所以,北京不得不提高票价来勉强维持。
事实上,即便是作为发达国家的新加坡,也已经对地铁的高成本叫苦连天。在2007年至2014年的8年中,新加坡政府对于地铁逐年投入的设备更新及追加投资数额庞大,共计19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87亿元),平均每票补贴0.48新加坡元。2014年7月,新加坡地铁公司总裁在股东大会上直言:“我们的运营商情况是越来越不可持续了,这必须改变。”
中国各城市为了炒地皮推高房价纷纷“造堵”,以便达到修建地铁的标准,对于此后的运营丝毫不关心,而当地的老百姓也因为城市有了地铁而倍加有面子,所以盲目支持,由此形成了地铁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测算:“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以‘十二五’期间地铁建设投资一万多亿计算,将拉动3万亿以上的GDP增长。”
可以预见,在二十年后,虽然一二线城市的人口不再增长甚至净流出,经济放缓和工业转移,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将难以持续运营,除了提高票价就是降低运营车次和服务质量,很多地铁将变成小商贩的集中地,而地铁大跃进的后遗症将成为这些城市难以承受的财政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