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支付宝发生了一个小变化,引发了行业的关注,那就是关闭了部分用户的花呗功能。核心原因是因为涉及到监管问题,以蚂蚁金服的注册资本,是不能放那么高额的贷款的。也引发了关于金融科技的一些思考,互联网公司在从事金融行业的时候,是越做越重,自己承揽一切,还是向轻发展,主要做金融机构的支撑?我想这大概是所有金融科技公司都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不过从我的角度来看,从重到轻,也许会是2018年的一个发展方向。

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是共生还是竞争?

自从互联网行业进入到金融之中,二者就出现了很多的碰撞,互联网行业的优势非常明显,那就是效率高,程序简单,但劣势也非常清晰,就是风控不够严格。有几家现金贷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但引发的现金贷讨论却远没有停止。国家就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做了多次的调控管理,比如说叫停了校园的分期服务,比如说限定了余额宝的额度,比如说限制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额度等等。这一切的核心原因都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好的理顺。互联网企业大都抱着颠覆金融行业的态度来进入这个领域,但实际上却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宗宁:从重到轻,金融科技的2018

金融风险是非常大的风险,从很多p2p平台跑路就可以看出来, 每一个跑路平台背后都是无数破碎的家庭,这不仅仅是金融问题,还涉及到了社会稳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会越来越强,而随着传统金融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成长,公司的优势也会慢慢缩小,所以互联网企业到底在金融行业应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其实还是值得去思考和探讨的,是不是真的要去做一家巨无霸的金融机构,还是更好的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去助力金融行业的发展。就好像电商最终也并不会替代实体经济,而是最终成为助力实体经济和中国制造发展的好帮手。所以我觉得随着行业的成熟和空间的变小,越做越轻,并且更多的立足于技术本身,还是一个更为适合的道路。

工银小白受行业点赞

目前中国四大科技互联网公司和中国四大银行都一对一结合,开始了深度合作。比如百度和农行、阿里和建行,腾讯和中国银行以及京东和工商银行。但是在这里面,唯独有一个产品获得了行业的交口称赞,甚至得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的独家点赞,其特别强调了“1+1>2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那就是京东金融和工行合作落地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李东荣的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京东金融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真的在输出自己的技术给传统金融企业,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效率,实现数据化、场景化等科技升级和转型,而并没有在其中夹带自己的私货去壮大自己的业务之类。这种单纯的技术输出看上去似乎更加纯粹一些,也更有金融科技的本来面目,这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开放和帮助行业成长的位置,而非竞争的位置,自然也就得到了行业的认同。

宗宁:从重到轻,金融科技的2018

选对方向的京东金融显然也就更加专注和高效,2017年前三季度,京东金融各项业务交易总规模相比2014全年增长24倍,是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领域增速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同时也已经和400余家银行、120余家保险公司、110余家基金公司,40余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达成了合作,基本涵盖了行业的所有主流机构,其核心原因,也正是因为京东金融的方向和定位,更多的输出自己的科技实力,为行业赋能,得到了行业更多企业的肯定和认同。同时京东金融针对京东旗下业务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业务,发展也一直非常稳健,累计为800万线上线下商户,3.6亿个人用户提供支付和金融服务,在最近刘强东的一封内部信上,也正式宣布了京东金融的单季度盈利。轻装上阵,快速出击,成为京东金融的一个特点。

场景、数据、技术的三位一体

事实上,京东金融把重点放在科技而非金融业务上是一个比较节制的选择,毕竟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有流量有用户有品牌,转手就可以做金融服务圈钱。但京东金融为了能够在金融科技中站到更高的位置,起到更大的作用,毅然还是选择了把重点放到为整个行业服务上。这使得京东金融可以更加快速的和行业大部分企业进行连接,先把自己的科技产品输出给整个行业,从而迅速的建立覆盖和优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弯道超车的选择。这就规避了单个公司在体量上的限制,而借助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力量,将自己在整个金融科技领域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形成自己的后发优势。目前场景化、大数据和技术是京东金融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比如工银小白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化产品,是一个没有网点,没有业务员,甚至不是一个网站或者APP的线上银行服务,会通过H5嵌入到各种你需要金融服务的场景中。这就是一个业务形态的重大突破,也是金融科技的一种重要创新。

在大数据方面,过去四年,京东金融持续加强在中国市场上的数据投入,在数据量、数据源、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京东金融每天新增数据量200TB,比一些小型科技公司1年的数据增量还要多。而在技术方面,京东金融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硅谷AI实验室也正式投入了运营,一个显著的成果是京东超脑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9%,达到业界最高水平,同时是中国第一个推出刷脸支付商业化的科技公司。这三者的结合让京东金融在金融云服务和风险控制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并且这些能力都完全开放给了金融行业的合作伙伴,在金融科技服务提供方面,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给人的感觉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而不是用科技做金融的公司。只有这种更加清晰的定位,才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京东金融的理念才是一个平台的理念,而很多竞争对手则开始做了自营,去追求完整的各种金融服务牌照,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相信在2018年这些选择都会看到一个更清晰的结果,金融科技到底应该是重还是轻,大家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