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差发货慢坑惨韩澳,5G时代第一个掉队的通讯巨头出现了?

最近两年,在政府的推动和媒体的渲染下,5G建设俨然已经成了未来最高科技的象征,5G技术和设备商之间的竞争也备受关注。不过,身为设备商巨头之一,诺基亚CEO苏里(Rajeev Suri)昨日表示,谁赢并不重要。

在昨天于布鲁克林举办的5G峰会上,苏里通过视频直播,作了以“敌对和对抗的语言”为题的演讲。在设备商之间激烈竞争、各国政府频频发表激烈言论的情况下,他的言论相当罕见:“5G不是关于谁赢,而是关于如何通过全球生产力的持续繁荣让每个人赢得胜利。它不仅和频谱效率或传感器密度有关,更是关于社区和行业如何改变。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苏里这番话看似有道理,很符合商场上“合作共赢”之类的政治正确,但与其说他们真有那么无私,倒不如说是在落后的情况下,他们已经没有底气说硬话了。

产品落后拖累客户

根据近期的新闻,在5G竞争初期,诺基亚已经开始显现颓势,频频爆出产品供应缓慢、拖累运营商伙伴的消息。

最先传出这类消息的是韩国。本月初,韩国和美国相继“抢跑”,成为全球头2个正式启用5G网络的国家。但事实证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由于准备不足,2国的5G初战相继折戟。

在5G正式落地后,韩国居民办理5G业务人数短短几天就突破10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交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吐槽。韩国网民纷纷表示,在花高价买了5G手机后,他们并没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例如,日经新闻记者其5G网络平均速度为193Mbps,4G为47Mbps,远没达到运营商宣称的“高达20倍4G速度”;同时,韩国首批5G网络覆盖率非常低,在许多地方频繁出现信号回落4G的现象。

据韩媒报道,诺基亚要为此事背上一口大锅。据了解,韩国3家运营商——SK Telecom、KT和LG U+都遭到诺基亚5G设备交付延迟的困扰。按照原计划,诺基亚本应在1月前就向3家移动运营商交付5G设备,但目前交付已经推迟至4月,这意味着,原本计划部署诺基亚基站的位置,现在可能还是空荡荡一片。

据悉,SK Telecom将在江原道、全罗道和济州,KT将忠清道、全罗道和济州,LG U+将在庆尚道和京畿道南部使用诺基亚设备。然而,由于诺基亚的拖延,现在这几项计划都出现了问题。LG U+至今没能在釜山建立1个5G基站;KT不得不在忠清道装上了三星电子的基站。

问题还不止于此。有专家称,诺基亚的5G设备的技术比较落后,在数据处理能力、无线电抗干扰和双重连接(通过连接4G和5G频率进行数据传输)的升级中相当脆弱。运营商也报告称,诺基亚的产品性能比三星、华为和爱立信都低,以至于安装了诺基亚基站的地区已经被移出5G覆盖地图上。

“移动运营商们不愿意用诺基亚设备建网。目前,这3家公司的网络建设都有所延迟,且都在担心来自其他公司设备的互操作性,”韩国某运营商高管透露。

事实上,韩国不是唯一受到诺基亚设备困扰的国家。最近的一份报告声称,在澳大利亚政府封杀华为后,澳洲电信被迫使用诺基亚设备,而今他们同样控诉称,诺基亚无力提供建设5G网络所需的通信设备。而且澳洲电信和韩国运营商一样,都认为诺基亚的产品落后于另外3家。

讽刺的是,由于澳洲电信是澳大利亚国内唯一没有和华为有过合作的运营商,本月初,该国另一家运营商沃达丰还曾向澳政府控诉称,他们封杀华为的举动给澳洲电信带来了“不公平优势”。

产品质量差、发货慢,诺基亚的报价却是几家运营商里最高的。根据彭博2月的报道,在中国联通的基站采购项目中,华为的报价是280亿元,中兴的报价是268亿元,爱立信是210亿元,诺基亚的报价却高达347亿元。这个价格根本毫无竞争力可言。

与此同时,推特上有人表示,即便报出如此高的价格,诺基亚网络服务的利润率也仅在4%左右,说明其不是有意定高价,而是他们的成本就这么高。那这就意味着,从5G时代一开始,诺基亚的整个产品体系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了。

这个结论不是我随口说的,而是有专业咨询机构背书的。

5G竞争力垫底

4月15日,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了一份《5G无线接入网设备供应商比较以及2023年在全球5G市场的潜力——爱立信、华为和诺基亚》报告,对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三大设备商的设备性能、产品组合完整性、标准贡献、研发投入和交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比较,结果显示:华为第1,爱立信第2,诺基亚排名最末。

在设备性能方面,报告引用IMT-2020推进组在2018年9月和2019年1月分别公布的5G NSA和SA组网的测试结果称,在NSA组网下,华为5G网络单用户下行速率峰值可以达到1.86Gbps,爱立信为1.38Gbps,诺基亚仅有可怜的1.15Gbps;在SA组网下,华为单小区下行峰值高达14.58Gbps,而诺基亚至今尚未完成该项测试。在用户面时延测试中,华为用户面时延只有2毫秒,爱立信和诺基亚则分别达到3.5和3.8毫秒。

最终,华为5G设备的性能获得5分,爱立信4分,诺基亚3.5分。

在产品组合方面,3家设备商都可以提供全套的5G RAN产品组合—-包括BBU、AAU、微站、传输和室内数字系统等,但在现阶段,每家设备商发力的市场不同,所以产品的主攻方向也不同。诺基亚和爱立信目前最大的订单来自美国,所以他们主要聚焦支持毫米波的基站开发;华为的王牌产品则是“Dual-200”C波段Massive MIMO AAU及其5G基站核心芯片组“天罡”等,可以支持200W传输功率和200MHz带宽,完全满足大型运营商的需求。3家皆获5分。

在标准贡献和专利部分,报告引用了德国IPlytics GmbH发布的数据。数据显示,在5G SEP(标准必要专利)方面,华为以1529项排第1,诺基亚这次拥有1397项,排到第2,爱立信以812项排第3。标准必要专利指的是那些拥有不可替代性,或者产品根据标准开发时,在技术层面上无法避开的专利。

而在5G技术贡献标准方面,华为+海思贡献了18671项,爱立信贡献了10251项,诺基亚只有6878项,只有华为1/3左右,如果把华为和海思拆开算,它的贡献还没有海思(7247项)多。

在这方面,华为得分5分,爱立信、诺基亚同获4.5分。

与此同时,技术标准上领先的华为,在研发投入上也比另外2家高得多。报告引用2018年欧盟委员会统计的3家设备商2017年研发投入称,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13亿欧元,而在2家欧洲厂商中,诺基亚这次占据上风,投入达49亿欧元,爱立信只有33亿欧元,很是寒酸。

考虑到诺基亚+爱立信的总和都赶不上华为,Strategy Analytics在这方面的打分拉开了差距——华为5分,诺基亚3.5分,爱立信3分。

在交付能力方面,Strategy Analytics主要依据厂商的产品特性以及现有的供货情况进行判断。华为在MWC上发布了最新极简站点解决方案,其支持所有RAT和频段并集成有源和无源天线的5G刀片式AAU可充分满足现有的站点安装要求,其“1 + 2”微波解决方案可提供高达20Gbps以上的容量,并可节省50%的塔架空间和工程成本。爱立信也推出动态频谱共享技术,以快速在现有4G网络中引入和添加5G。

报告中,诺基亚在韩国5G设备供应迟缓的消息再度被拉出来示众,称“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诺基亚5G设备交付缓慢,一些韩国城市的5G推出已经推迟”……

报告认为,设备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对其运营商客户很重要。自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推出5G以来,韩国运营商已在2019年4月初完成超过82,000个5G基站部署。这意味着如果设备商不能满足运营商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网络部署的要求,将影响运营商的商用计划实施,并损害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报告最后给华为的交付能力打4.5分,爱立信4分,诺基亚只有3分。

最终,华为总分为24.5分,爱立信总分为20.5,诺基亚总分为19.5。

对于此前的负面报道,诺基亚表示:“我们正在积极的为韩国的运营商提供5G设备,我们有信心能够为所有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5G设备。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5G设备,并持续提高5G设备的生产能力。”

但对于5G设备出货的延迟问题,诺基亚并没有予以否认。如果诺基亚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的话,这对诺基亚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