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产猖獗,围剿战从“蔡徐坤”开打
文|张书乐
蔡徐坤,一个凭借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走红的新生代流量小生,于去年夏天发布了一条新歌推广微博。或许连他自己都很难相信,随手发布的微博在短时间内便突破了1亿转发量。
这个数据量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微博的日活量也才2亿用户,相当于每两个微博活跃用户中,就有一个人转发了该条微博。
“蔡徐坤”只是个小头目
年后,谜底揭开———近日,在微博的配合下,北京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利用非法APP恶意刷量、流量造假的刑事案件,而涉案应用“星援APP”便是蔡徐坤1亿转发量的幕后推手。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蒋佩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星援App严格意义上属于水军式的刷量模式,属于黑产中较为低端的形态,技术含量较低,主要是根据特定人需求,以刷量方式造成虚假繁荣,让粉丝和受众产生错觉。
这在许多粉丝应援生态里颇为常见,不少名人明星和大V的骂战之中,以及一些社会事件中都有这类黑产的身影。
黑产制造“无人区”
刷量,表面上看是粉丝行为或营销手段,但实质上则是对其刷量的特定网络生态的一种破坏,严重的状态下会造成某些互联网社交、媒体领域在生态被破坏后变成只有“机器人”刷量的“无人区”。
无独有偶。6月6日-10日,QQ音乐5天内陆续对外发布了3封打击违规黑产的公告,其宣称:少量用户存在违规获取乐币的异常行为,为此,QQ音乐对96个违规账号暂时进行了冻结。
本质上,QQ音乐打击非法充值则是另一类黑产,即利用产品漏洞来获得不正当利益,这种黑产对产品的生存生态破坏性更为激烈,是所有平台都在努力防范和打击的。
毕竟,在互联网产业中,一个产品的生态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存活与盈利。
黑产横行就是跗骨之蛆,必须除之而后快。
外挂、私服就是最常见黑产
黑产表现最为猖獗的,其实还是游戏产业之中。
在游戏领域,网络黑产其实是最早出现也是最普及的。
外挂、私服这些在网络游戏兴起之初,就直接具备摧毁一个爆款游戏所有生机的黑产,其至今依然在游戏产业里横行。
包括早前的吃鸡游戏,大量的外挂造成的游戏不平衡以及各种诡异的游戏玩法,也让很多用户最终离开。
而且外挂此刻已经发展为更加隐蔽的私人定制,其目的就是让打击外挂的游戏厂商也难以获得证据和达成封杀。
越是爆款游戏,越是外挂、私服横行。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在背后驱使。
黑产为何屡禁不绝
黑产的快速迭代能力甚至超过了各平台的迭代。
薅羊毛式的黑客成功神话,让许多人在观念中形成了一种暴富认知、且认为法不责众。巨大的利益驱动,是让黑产难以根绝的关键。
很多黑产其实就类似病毒,平台作为防守方,主要是被动防御。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真正有效地机制,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平台在技术上进行封堵,而是在法律上进行“严打”。
只有让黑产者发现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是其所获得利益不能冲抵的,黑产才能真正被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