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补贴成黑马?OYO变中国第二大酒店集团,是昙花吗?
文|张书乐
OYO在中国很成功吗?
还是有一个补贴战争下的昙花一现?
OYO中国首席运营官施振康(Sam Shi)表示,“OYO在中国采取了本地化的运营模式,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入住体验。在中国市场,每天入住OYO酒店的客人数量超过20万。”随着酒店规模的扩张,这些数据还在继续增长。目前,OYO酒店已有一万多家门店,合计超过50万房间,覆盖337个城市,成为中国第二大酒店集团。
OYO酒店进入中国三年时间进驻的城市已经超320座,曾一度被称为经济型酒店“黑马”。OYO酒店为什么在中国能得到飞速发展?
就此,《长江商报》记者江楚雅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国内对于物美价廉的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一直在提升,尤其是连锁酒店,一旦形成规模,其效果就更为明显。
同时,国际连锁的经济型酒店,如OYO这般,也能极大的提振海外出行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国内商务人群和自由行用户,多方合力形成的市场,让OYO有了快速发展能力。
当然,强势的补贴确实也带来了一定的效果。
据悉,仅在7月份,OYO酒店就陆续上线了“狂撒一亿现金拉新”、25城联动超级会员日、一口价、特价钟点房等一系列针对会员的营销活动。
但这只是暂时现象,飞速扩张也会带来极大的利弊,哪怕下沉市场。
利在于规模连锁能够形成更好的品牌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管理难度。
加上光靠价格战并不足以真正稳定市场,而服务和体验是否会因为价格低廉而过分缩水,将是一个长期考量。
据了解,在OYO酒店下半年的会员体系建设中,对于会员体系的搭建将更为多样化和趣味性,也将提供更多的会员福利,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上线积分商城、积分游戏、积分抵扣等功能,让用户更具粘性和趣味性。
然而,主打低端市场,并非简单的价格低廉,而是在中低端人群中,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即在房间需求上,满足不同人群的贴身需求为更佳,而不是简单的有个床。
其早前在国内的加盟模式,带来了太多管理上的变数,尽管这样可以形成轻资本的状态,盈利能力更强,但可能暴露出来的管理弊端和用户体验强差异,都会为其持续性盈利带来阴霾。
价格只是入口,真正持续性盈利,还在于OYO能否和其他经济型酒店形成一定的体验差,尤其是在延伸市场上,如商旅、商务服务等上。
未来,OYO需要有轻变重,从加盟模式的轻,完成到更多控制权的重。
加盟带来了规模化扩张的释放效应,但未来对加盟店的管控,将会用口碑市场来达成最终的决胜。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