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手机销量欠佳,国内市场拖后腿

中兴终端 CEO 曾学中今日在微信上发表内部信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兴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表现。

2015 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 5600 万部,终端总出货量超过 1 亿部。但是,在核心指标智能手机上,距离其年初制定的 6000 万部的目标有 400 万部的距离,从各个机构的销量统计数据看,只能位居全球第七。

曾学中认为,这一差距表现在国内市场上。去年,中兴在美国市场卖出价 1500 万台手机,同比增长了 30%;亚太销量达到 1100 万部,同比增长了 120%;在欧洲也同比增长了 400%,在非洲增长超过了 100%,南美也增长了 40%。

而国内市场销量仅 1500 万,相比小米华为相差甚大,甚至对比魅族也呈现出落后趋势。

曾学忠认为国内市场乏力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战略失误,没有提前洞察到消费者转换趋势和渠道转换趋势,错过两个风口。众所周知,国内 3 大渠道三分天下,第一阶段,智能手机启动期,运营商是智能手机推广的核心动力,成就了中华酷联,我们抓住了;第二阶段,智能手机普及期,消费者从功能机换为智能机是核心动力,追求性价比、擅长线上营销的小米取得了快速增长;而 2014 年下半年以来,升级换机成为主导,在线下渠道有长期沉淀、追求做工“轻奢”的步步高、华为取得了成功。对此,我们反应不够快,开始对运营商渠道过于依赖,后来又对这个市场放弃过大,其它渠道建设却不是一日之功,这是很大的教训。

第二,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板,没有得到充分提升。在依赖运营商市场的时候,同时做上百款产品,管控模式也是适配这套规则制定的,出了一些低质量的产品,成为伤害品牌的第一要素,这种情况下品牌怎么搞?同时,我们 B2B 思维惯性也很大,在供应链、品牌传播上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不过,曾认为海外市场的增长也为中兴带来了反扑国内的机会。中兴将在明年加强运营商渠道,品牌和产品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投入,着重发力国内市场。

这几年国产手机厂商逐渐呈现了两极化的发展,有的好的厂商甚至借助中国市场发展的红利,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同时,中兴联想也进入迷茫阶段,没有及时转型,或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而随着市场整体饱和,竞争也更加激烈,出海成了很多厂商的选择,而中兴想要把关注点从海外回归国内阻力势必很大。产品本身的同质化也加大了这一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