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了逃跑新娘,CDR的婚还结不结了?
中场断球一路狂奔,防守队员已经被全部甩在身后,单刀直入的小米面对虚张声势的守门员却没有射门,而是将球高球回传自家门将。这一幕不在世界杯,而是中国的资本市场。
在证监会发布CDR管理办法的第二天,小米就提交申请,12天后证监会火速反馈意见,然而,就在沪深交易所全部做好准备的时刻,小米选择了临阵退缩。6月19日早间,小米宣布经过反复慎重研究,推迟CDR申请,先香港上市再说。
这一决定着实让整个市场惊愕,也给刚刚销售一空的独角兽基金蒙上了阴影。事实上,就在小米退回CDR申请不久,就传出小米的估值被进一步下降,已经不足当初对外宣称的七成,融资也降低到了60亿美元左右。
小米临阵退缩,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一决定不仅会伤害小米的市场信心,也对CDR政策本身造成负面影响,不到万不得已,小米断不会出此下策。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证监会2万字、84个问题的“认真”反馈吓退了即将射门的小米,因为小米无力回答也不敢全部回答质疑。
证监会也确实太认真了,给小米的CDR《反馈意见》,不仅字数多,而且84个问题包括规范性、信息披露等多个层面,涉及同业竞争、公司治理、股权激励、关联交易等内容,每个问题都刀刀见血,几乎集成了这段时间以来社会各方对小米公司的各种质疑之大成,让小米难以招架。
比如,证监会要求小米解释,“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问题,这个是大家最关注的。因为,报告期中,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只为4.8%、9.6%和8.6%,主要营收来源依然是销售手机和相关硬件,这样的公司却被包装成“一家硬件引流、互联网变现的科技创新公司”,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小米手机在这段时间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但主要的销售量却来自低端的红米手机,也就是说,为了给互联网业务打造底座,小米选择了用廉价的产品铺货的方式,不惜牺牲品牌形象和未来客户价值潜力而用红米用户数来充当“互联网用户”,使用乘法提升公司估值。
根据证监会的反馈,小米需要公布自己的营业收入、成本结构以及说明白毛利率一定低于5%的行业合理性,这些都是勉为其难的。因为,一旦公布,小米采购高通芯片及其他元器件的价格就会一览无余,就会让 “硬件搬运工”的角色以及对内对外口径问题曝光,雷军“此前吹过的牛”很难圆上。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15.11亿、21.04亿、31.51亿,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26%、3.07%、2.75%。证监会也要求小米说明前述研发费用涵盖具体范围、明细构成,对应主要研发项目的开支情况,也就是说,即便这点远低于行业水平的研发经费开支也被质疑,甚至外界猜测其中有可能存在其他费用充当研发的情况。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如此低的研发投入,却能拥有那么多的“黑科技”,本身就违背基本逻辑,这也是小米的硬伤。
未来,小米要想真的成长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研发投入至少要提升到8-10%以上才行。但是,长期以红米手机这样的廉价产品为主,小米实际利润难以积累,难以有资本投入在研发上,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后遗症。
不过,除了证监会提出的这些质疑之外,小米退回CDR应该也有其他的原因。就在这几天,618大促期间的手机销量排行榜也引发争议,小米宣布说自己是销售额第一,但同行却不这样认为。究其原因就是,京东统计的是“下单量”,有的公司会在统计时会去掉“6个小时不付款和退单用户”,而小米却心安理得的接受“可能”大量走刷单后的结果。
即便我们不看真实的销量数据,可是在小米8大张旗鼓的上市关键时刻,小米在618中的表现也难以用闪亮来形容。小米这些年重视销量,轻视质量,重视配置,轻视品质,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据微博网友爆料,其在购买小米8后没几天,手机屏幕已经“开胶”。不仅如此,在京东商城中消费者的评价中,也有不少针对小米8品控问题进行吐槽的评论。另有一部分用户称,小米8的相机频繁出现问题,具体现象为无法拍摄和出现条纹。同样在京东小米8用户反馈中,也有着同样的问题,用户称即便重启程序也无法使用相机。更有小米8用户表示,双频GPS根本没有雷军说的那么邪乎,精准定位是不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定位漂移情况,甚至有人的小米8根本无法自动定位。
此外,小米在专利上的麻烦也不断。6月15日,针对专利纠纷已达成和解的传闻,爱立信中国回应称,与小米专利官司仍进行中。这起诉讼起自2014年,小米为了“临时许可”,不得不每台设备预缴100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才得以继续在印度市场销售。在国内,酷派也已经起诉小米,至今没有结论。小米多年来积累的专利问题已经成为未来发展中最大的绊脚石。
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无力回应证监会的反馈,在以红米低价铺货做大互联网公司形象的过程中,忽略产品质量的把关,轻视在研发上的投入,忽视专利纠纷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只能选择在CDR轿子到来的情况下作了逃跑新娘。未来,我们还是希望小米能正视问题修正企业发展策略,为中国制造增光填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