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克勇是我的一个学员,做了接近30年的产品经理。他申请的产品发明不少于700个,得过很多奖,包括一些全球的创新创意奖。做出过很多爆品,


近几年,陈克勇创办了皮克斯,皮克斯现在有很多创新,有考拉妈妈,还有十号街等这些小米生态链的一些企业,小米生态链投资了有10多个产品项目。


但是这里,我们要分享一个反面案例,一个陈克勇的爆胎案例,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案例。


这个产品由陈克勇亲自带队,于2015年年底启动。当时团队挖了一个用户痛点,提了一个需求,构想了一个使用场景:快速冲奶器。


什么是快速冲奶机?


我们都知道,小朋友晚上都要喝奶,但手动冲奶这是一个很费时费力的事情。那么陈克勇团队就针对用户这个痛苦构想了一个场景:用快速充奶器代替费时费力的手动冲奶。

image.png

这个产品做出来非常的漂亮,而且功能也非常的先进,整个机器上只有两个按钮,一个按钮是出鲜奶,一个按钮是出温开水,因为小朋友喝水的概率比喝奶要多,而且非常容易操作。


适合家里的老人,家里的任何人操作,不需要学习。只要把奶瓶放下去,一按出来,就是水烧开到配好奶粉。


整个过程不超过2秒钟,就可以完成了,甚至来讲,可以叫它一键冲奶,即冲即喝。


这个产品最初定价是499元。


当时又恰好赶上中国的二胎政策,可以说占据了天时。而中国的新生的宝宝,一年大概有1700万。1700万个宝宝出生,快速冲奶器的销量预测大概是100万台一年。


产品规划的路线图,其实就是想做一个单品爆款,通过一个单品爆款,最后形成一个设备运营,因为这台设备是自带LoT,可以连接WiFi,带智能硬件,还有APP。


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产业生态链就是围绕着单品切入进去,就进入到社区运营,形成一个产业生态链。最终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


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围绕着用户可以产生很多市区的平台,有云平台,有移动端,甚至还有线上销售的渠道,听上去非常好。


而这个项目的立项理由也非常多:


第一用户基数非常大。一年有1700万个出生的宝宝,市场基数是非常大;


第二loT它有无限可能。它以后可以连接商城,可以连接市区,它可以连接任何一个地方;


第三它是母婴社区。大家都知道小朋友的钱是最容易赚的,因为大家都很在乎。事实上母婴的社区在2015、2016、2017年的时候跟母婴的赛道也是非常的热,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第四就是用户的成长想象空间很大。小朋友出生了以后,家里给他买一台冲奶机,最后给他卖奶粉,如果冲奶机里没奶粉了,App会提醒,然后可以实现一键购买,自动配送。


更重要这台机器还不用洗,每一次冲来过程它是自带清洗的。长大点还可以推出衣服,推出童车,上学给他买一个书包之类的产品,这样公司就可以随着小朋友的成长而成长。


第五就是作为小米生态链公司来讲,这个产品有小米的智能硬件的需求跟品牌的背书。


这么好的项目,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投资吗?我相信很多人如果在那一刻很愿意来投资,愿意来去做这个项目。


但是呢,这个产品努力了2年,成了一个爆胎的案例,而且是一个完美的爆胎案例。


因为它有十几个理由可以做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全占据了,但它是一个爆胎的案例。


为什么?

01

把二级痛点当一级痛点


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伪刚需当成了真刚需,把二级需求当成了一级需求,把痒点当成了痛点。


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其实自动冲奶机这个项目是一个伪刚需,甚至来讲它是一个伪需求。


因为它有很多的替代品,比如网上有很多很便宜的调奶器,甚至来讲我们可以用双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替代它,它不是个一级痛点,它是个二级痛点,它是个痒点。

image.png

没有它人们的生活不受丝毫影响,如果花很少的钱,我倒愿意买,如果要花很多的钱,我就不愿意了,那么它就是一个伪刚需的产品;

02

完全在自嗨,在非核心点用力过猛


为什么说在自嗨?因为小朋友现在都提倡母乳,这个叫母乳喂养,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更健康,智力发育更好。


正常这个产品的使用周期就是等小朋友6个月以后,而且到了一岁或者一岁半几乎就不喝奶了,所以它这个周期基本上是1-2年,用了2年基本上就不用了。


那么这个产品的核心点在哪里?在于这个需求成不成立。如果团队在一开始做了很多调研,这叫这个产品,这个阶段的核心点。


image.png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那个时候陈克勇团队这么做了,会得到一个结果:这个需求不成立,它只是一个二级的痛点,次要的痛点,那么这个产品就点到为止了。


所以我想各位请记住,凡是需求不成立的产品,所有的动作都是在非核心点用力,它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还浪费我们的精力,更重要的是看不到结果。


03

只有大老板,没有大爆品操盘手


陈克勇是个大老板,二十多年的产品经理生涯,战功赫赫。但在这个产品上,他只是一个大老板,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爆品操盘手。


为什么这么讲?伪刚需是其一,其二这个产品到最后成本也失控了。这个产品预期是定价499元面市,但最后这个产品必须要卖1300多才能保证盈利。


单单塑胶模具费都花了300多万,还不算其它的PCB板这些结构件等等,而且里面水的传感器也不是自己研发的,而是买的。


这个产品如果卖499,很多人买来送礼,自用,这个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如果你的成本超过了1000块,你的定价要在1000块以上。


你的成本就要1000块,最终你的定价要1300多,这样的一个价格就会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购买的门槛,其实它本质的问题就是成本失控,失去了定价权。


最终失去用户,失去市场。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个产品只有老板,没有爆品操盘手。

image.png

像这样的一个项目,是陈克勇在做了20多年的硬件产品里面,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也是单个项目损失最大的,所以它的教训与经验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