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艺术互联网方面有一个新动态,除了一些艺术调性的微信公众号迅速发展之外,还新增一些PC类艺术网站,特别是移动APP市场出现几款新的应用,如书画酷、ARTAND、艺术云图等等。
这一类新的应用和老款比如雅昌、赵涌在线、99艺术网、艺典中国的应用风格完全不一样,主要特点是有了UGC特征,体验更好,而且目标都指到了艺术电商,看中了艺术品在线交易这块大蛋糕。
艺术市场如此多娇
第一,艺术品在线交易前景看好。
下面是权威报告Art Economics (2014)里面的一组数据:
1)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新兴市场,从国内艺术品交易额到国际市场影响力,已经坐上第二把交椅,达到115亿欧元;
2)2013年,大陆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占中国总市场的71% ,约为680亿人民币;成交量占86%,约为753万件。香港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占29%,成交量占14%。
3)书画作品成交额占到56% ,约380亿人民币,书画作品仍是国内的艺术品爱好者收藏的主流种类。单价100万人民币以下的艺术品占总交易额的96.9%,中国低端艺术市场潜力巨大。
4)2012年底中国高净值HNWI人群(100万美元可支配收入)有64.3万人,所有城镇家庭中产阶级及富裕家庭将从2012年的占比71%增加到2022年的84%,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极大程度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
5)艺术市场至少还有10年增长期,而艺术品在线交易份额存在从目前少于5%会增长到未来50%的可能。
第二,国内文化产业政策形式大好。
目前,正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爬坡期。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中国产品要品牌化世界化,大家都看中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的文字是传承中国文明最基本最核心的载体,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有深刻意蕴的文明符号。小小的毛笔字蕴藏了“黑白”两级,“计白当黑”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真隶篆草行”这五种字体是多么的优美,让书家为之疯狂,夜以继日,毛笔成冢,墨色染池。传闻毕加索说过,如果他生在中国,他愿意做个书法家。
习大大在去年10月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不能有“铜臭味”,文艺可不是风花雪月的事儿,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这才让中国的文艺界猛然醒悟。
第三,艺术电商是一个没有唤醒的台风口。
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网易财经报道 ,到2013年年底,据估算,中国的私人财富已经达到92万亿元之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占世界私人财富总量的9.8%。如果我们用非常保守的5%来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需求进行估计的话,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超过4万亿元。就以2013年的书画市场交易额为380亿,电商市场以5%估算,也应该有近20亿的蛋糕。但实际上HIHEY.COM做了3年,总额没有挤去水份的情况下才1个亿(俺不太信)。其他的艺术电商甚至还不如HIHEY高调,肯定是不赚钱呗,搞艺术互联网的小伙伴们,究竟哪家强? 请看下面的解说。
艺术市场如此多娇,引无数电商竞折腰
关于艺术互联网的项目列的不是很全,在笔者的收藏夹里面超过四五十家有些许特色,更广大的艺术信息站不计其数。不过,不做移动互联网的且没切入艺术电商没人气或者没风投关注的直接排除,得到了下面的几家做得较早的(有漏的,请见谅):
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作为老大,沉迷艺术互联网十五年,艺术资讯信息门类齐全,是最专业的PC类艺术网站。在建设艺术品拍卖数据库,但艺术电商之路也是走得不尽人意。可以看出其“转挪腾跃”,当属业间之最勇猛者,最努力者。从参与人数讲,百万会员,3000多位艺术家,这就是其十年的网络成绩单。PC互联网大而错综复杂,叠床架屋;移动互联端尚未建树,真需要再探互联网真髓。所以如果再不转型,就如柯达之后继。发明了数码相机,最后被自己的武器干翻。
博宝艺术网:PC版块做得比较厚实,有安卓手机端,但笔者没有仔细研究。暂且略过。因为首图用了丰子恺先生的豁然开朗,故在此感谢。
HIHEY.COM:平台新秀,从报道讲资本运作的不错,报道说今年8月拿到一笔亿元投资,找了几个很好的投资方如民生银行、中信证券和深创投集团,愣是让笔者流哈拉子。懂艺术,有格调,但照抄西方艺术平台,不知道一进咱们中国,肯德基也得卖米饭了?另外,不知道其在移动互联网有如何发力:一是iOS移动应用从2012年8月26日更新后再没有更新过,应用人气渺渺;从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来讲,粉丝数估计不超过5万。所以,干爹魅力大不能挣粉丝,人气不旺是其痛彻心扉的难题。另外,因拖欠艺术家拍卖款和作品刚输了一场官司。
艺典中国:专注拍卖好几年,抓点抓得好,“365天不停歇”。似乎艺术鉴定是其强项。从网站所销售的产品来讲,应该是以名作复制品为主打,走低端路线,这一点有点赞。但就从其表现来讲,还不如HIHEY纯粹。另外,介绍里面提到“不是艺术家介绍系统”让我很纳闷,买东西不查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得需要多大的魅力和信用值才能征服客户?另外,文字藏在图片里面的艺术家介绍,也太不“艺”不“典”了吧。
其实上面的几家都是有背景有来历的,从传统业务起家的艺术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没有发力。当然,还有几家是非美术类的网站,就先略过。再说几家新生代小伙伴。这个小组的特点是大多没传统背景(如评述不当,欢迎与我交流)。
艺点儿艺术:很艺术。有互联网思维,微信公众号做得不错,有很多好的尝试。唉,艺术电商,现在在互联网上卖画真的很难啊,转了卖艺术品的思路,能看出团队在这方面的求索。
ARTAND:方向和书画酷有点类似,从艺术家社区入手,这点够赞!有粉丝才能搭起舞台来啊,对不对?有微信公众号和iOS APP。
艺客:看明白了艺术品消费市场,研究透了艺点儿和国外的一些网站。目前能够看到PC端和微信公众号服务端。据报道获得一笔不明投资方的千万美元投资。其他不知。
艺术云图:看中了艺术品的表现力,想拷贝Medium的模式来深挖,又研究了artsy,很好的想法。有iOS APP,微信公号有运营。
书画酷:目前实现了PC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端+手机APP的3个端,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也很好,而且在小伙伴里面是唯一一个从中国传统书画起点的平台。就这一点,只有雅昌艺术网、艺典中国和书画酷相似。自运营社群超过百万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