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田源和舒展撰写,由@阿古逮得勿润色和矫正,由@覃超整理定稿。
本文讲下硅谷创业公司的文化,去过硅谷公司或者是看过硅谷公司报道的人,都会惊讶硅谷创业公司里面有如此奇特且活力十足的文化。在中国,企业文化是一个被滥用但是却又缺乏解读的概念,很多国内企业对保持公司的文化显得有心无力,甚至一些草根的创业者直接觉得这东西虚无缥缈,毫无用处。
到底企业的文化是否有用?如果你的企业是 To VC 的,做一笔生意赚一笔快钱马上退出,那企业文化有没有都无所谓。但是,一个企业要做大,肯定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那么企业的文化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呢? 我们来看Facebook是怎么做的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Facebook的企业文化是与生俱来,或者是在公司发展中自然产生的,其实不然,一切都是Facebook高层精心设计的结果。Facebook在发展过程中也碰到没有文化,制度很乱的问题。我们来看 Molly Graham 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当Molly Graham在2008年加入Facebook的时候,整个公司显得比较杂乱。当时Facebook拥有400名员工,但却需要服务八千万用户,所有人都忙着“赶G超A,除旧立新”, 一场企业内部的整风运动势在必行。而这正是Molly Graham的工作,她不仅要为Facebook讲一个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还要在公司内部为大家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
为此,她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
- 在做大做强之后,我们要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 我们如何告诉外界在Facebook工作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从那时开始,这两个问题在Facebook内部掀起了广泛的讨论,最终,他们决定用“黑客”来作为自己的标签。“黑客”让Facebook显得卓尔不群,它标志着Facebook始终拥有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旨在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验来拉进世界的距离。
对Facebook和Graham而言, 企业文化意味着保持企业建立时的初心,并在高速成长期为员工提供保持创新的动力。为此,她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广泛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尤其是老员工的意见。她要老员工们用一个词来形容Facebook,出乎她意料的是,居然没人提到“黑客”! 由于担心“Hacker”这个词显得不够高大上,公司一度避免使用它。 但是用来替代它的“创业家”等词语又不够给力,所幸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 员工们逐渐习惯了以“Hacker”自居。今天Facebook所在的街道就叫做“Hacker Way”,而公司的中心就叫做“Hack Square”。


关于如何尽早地制定企业文化, Graham给广大创业者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干货
的Facebook报道文章里。所以,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和精心设计的结果。
3、对于国内创业者的建议
对于国内创业者,请把公司文化的建设当做一个很正经很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去做,不要只限于口头,或者是招聘文案,或者是公司公众号的软文里面。
Facebook给我的印象,很多时候是不惜血本地建设企业文化,而且把文化在公司的建筑、活动,还有公司产品的点点滴滴里去融入。比如:

公司前年发的小册子,里面说了公司的使命,以及成立以来的各种轶事

Team offsite团建活动中甜品上画的是 Messenger 里最新发布的Sticker图标;看,有pusheen猫!

2014年过年时候,PR部门来秀中文了


园区各种古灵精怪的宠物
最后,让我们回到现实
2009年,我还没来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以为美国人都简单单纯,后来留学了才发现他们是小事糊涂大事非常较真。美国公司对于品牌文化的宣传是一种更加隐性更高段位的洗脑,而且不只是美国政府在洗,每个企业这方面也是做得杠杠的。这就类似于有些人以为只有大和传统的公司里才有办公室政治,其实硅谷的科技公司也有,Google里的内斗是出了名的,Facebook也有,只是轻了不少。
归根结底,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不管是纸牌屋还是麻将桌。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办公室政治,我准备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阐述 Airbnb 的VP在First Round里的撰文。
如果你习惯微信,可以订阅我的公众号: qc_empire;当然我的知乎专栏:覃超帝国兴亡史- 在希望的田野上,也会一直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