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秋节,有个“超级月亮”你造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团圆饭、吃月饼、赏月已经是中秋三要事。而今年中秋撞上了周末,时间上的巧合之外,还将出现“超级月亮”和月全食叠加的奇观。
明月几时“圆”?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同样如此。
来自央广新闻的消息称,今年农历八月十六,将会有“超级月亮”和月全食叠加出现。而这种现象自1900年以来只出现过5次,上次在1982年,下次要等到2033年。“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碰一次头不易,上次出现超级红月亮还是32年前,而下一次碰头就需要18年以后。
据介绍,由于我国处于东半球,月全食出现在28日上午,也就是农历八月十六的白天,所以人们无法欣赏到最大的月亮,但是晚上同样可以看到“超级月亮”的身影。而美洲、欧洲、非洲、西亚部分地区的公众除了能看到“超级月亮”,还能看到壮观的月全食和“红月亮”。
这一消息已经得到了天文专家的确认。据天文专家杨宇光介绍“月全食”是月球、地球、太阳刚好完全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如同披上红色的面纱,因此也被称为“红月亮”。
尽管错过了观赏“超级月亮”最的最佳时间,但受到“超级月亮” 的前兆影响,今年中秋夜的月亮要比普通月亮亮度高30%,而中秋夜赏月最佳时间为20时至21时。当然,赏月还需要考虑天气因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中秋节当天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特别是中东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像华北中部、东北地区南部、江淮一带,包括江南地区都适合赏月,能见度比较好,气温也比 较适宜,天空状况适合观赏月亮。华西、西北和西南地区由于云层较厚,低云量多,对赏月会有些影响,一些地方是阴有小阵雨的天气,雨量不大,对出行影响也是不大。
“超级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事实上,“超级月亮”并非天文术语,它最早由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在1979年提出,他把它定义为当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但怎样才算靠近近地点还没有任何的官方定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超级月亮”这一奇观的形成进行了科普: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万千米,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月亮离地球最近的距离约36万千米,最远的距离约40万千米。
当月亮距离我们近时,看到的月亮大一些,当月亮距离我们远时,看到的月亮小一些。9月28日月亮恰好运行到近地点,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要比它位于远地点时大12-14%。这一天我们有幸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月亮,也称为超级月亮。
月亮—地球之间的距离示意图,月亮分别位于近地点和远地点。
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我们看到的月盘要比远地点大约14%。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有何科学依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民间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寓意好事不一定出现在你期望的时刻。据统计,过去10年间,中秋节的圆月出现在“十五”的有3次,出现在“十六”的有6次,出现在“十七”的有1次。所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并不完全准确。
从上一个新月到出现下一个新月的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阴历初一出现的新月称为“朔”,十五出现的满月称为“望”。一个“朔望月”平均需要29.53天,月亮从新月、上弦月逐渐长大为满月,而后又逐渐瘦下去成为下弦月,之后成为一弯残月。
为什么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呢?
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月球在不同位置公转的速度快慢并不相等。月亮离地球近时公转速度快一些,离地球远时公转速度慢一些。“朔”之后平均要经过14天18小时22分才出现“望”,一个“朔望月”所需最长时间与最短时间相差13个小时。因此每个月满月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
如果“望”以前月亮走得慢,那么从“朔”到“望”需要的时间可能是16-17天,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的现象。一般来说,满月出现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是正常的,其中以农历十五、十六居多。
今年农历八月中“望日”出现在农历十六,因此与去年一样,今年中秋仍然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的天象。而且未来4年将持续如此,一直到2020年才能在中秋之夜欣赏到最圆的满月。
好了,今年中秋赏月要事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