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地铁控制中心,触发一个信号,沉睡在车库的地铁列车会自动“唤醒”,稳稳上线开跑,到站了自动停车,开门迎客,晚上回到车库自动“休眠”,甚至还会自己“洗澡”……整个过程不需要司机操作。对,这就是北京地铁燕房线计划 2017 年投入使用的高科技地铁。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燕房线是国内首条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自动运行系统的线路。该地铁列车是世界上自动化等级最高的地铁列车,满足 IEC62290 国际标准中的 GOA4 级(世界最高自动化等级)标准,与以往的常规地铁列车不同,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备“无人驾驶”功能。也就是说,车辆从唤醒到自检、出库、停站、开关门、发车、回库、休眠、洗车等全过程由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无需司机参与,实现全自动运行;还可以使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信号、供电等自动联动,实现火灾、障碍物侵入等情况下的系统自动联动。
“列车可以对障碍物检测。负责人介绍,一旦列车接触到影响列车运行的障碍物,只需要经过 1.4 秒的反应,便能立即实现紧急制动。即使处在没有司机的状态,调度中心也能够立即掌握列车动态。
负责人还表示透露,根据计划,燕房线将在今年开始动车调试。具体的调试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处在停车场试车线上测试自动休眠、唤醒和折返;力争在今年年底星城站到阎村北站的正线车站与区间进行动车调试;明年在全线贯通后、开通前,全线进行调试。

无人驾驶地铁的好处
跟常规地铁相比,全自动无人驾驶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运营故障,也不会因司机疲劳、突发疾病或其他情况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因此运行效率更高,安全可靠。据了解,常规地铁的平均晚点故障周期在 3000 小时左右,而全自动驾驶地铁可达到 4500 小时,延长了一半。同时,几乎完全避免了人工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
安全性如何保证
据了解,该车采用了三大国际领先的安全技术,确保车辆运行安全。一是设置了走行部在线检测系统,能对走行部进行实时诊断、故障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二是加装了障碍物及脱轨检测装置,一旦碰到障碍物或发生脱轨,列车会自动紧急停车;三是增加了列车状态、故障报警信息上传功能,可最大程度确保车辆安全运营。同时,列车还具备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和自愈功能,发生故障后能快速自动恢复,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自动驾驶将成主流
1998 年,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在巴黎投入运营。到目前,全自动无人驾驶已应用到全球 50 多条地铁线路,正成为城市地铁的主流发展方向。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估计,到 2020 年国际上 75%的新线和 40%的既有线改造将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已将北京地铁燕房线作为全自动无人驾驶示范性工程,在全国行业内大力推动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应用。

另外,说到无人驾驶地铁,我们也不得不说到无人驾驶汽车,最近,出尽了风头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出事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 2 月份,谷歌无人驾驶雷克萨斯 SUV 低速行驶状态下撞上了一辆公共汽车。事故本身恰好发生在情人节当天。当时的状况是,由于十字路口的雨水沟前放置了一个沙袋,导致谷歌无人驾驶车无法右转,所以它不得不从左侧绕行,时速 2 英里,恰巧时速 15 英里的公交车正在开过来。谷歌车内的驾驶员没有及时接管驾驶权,大概是认为公交车会主动避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谷歌无人驾驶车就撞上了公交车的右侧。
将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驾驶地铁放在一起,不知道作为乘客的你作何感想?是惊悚还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