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 社交中的冬日之阳还是洪水猛兽?

中国的社交网络,腾讯一家独大,QQ和微信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中国人的PC端和移动端。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其衍生出来的问题也令人困扰。

有新闻报道,青岛有位老大爷,子女孙子辈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饭,在席间孙子们低头玩手机,不怎么和长辈们交流,这位爷爷愤而摔盘离席。

在豆瓣、知乎这些受众年龄较为年轻的社区,几乎隔几分钟就有帖子或者问题是关于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圈,一个复杂的存在,每天不断的刷新,可能是当下很多人的常态。

根据腾讯去年公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腾讯收入458.28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43.2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已达6.00亿,同比大涨37%,微信在2014年底5亿,2015年3月底5.5亿。相比之下QQ月活虽然高达8.43亿,但早已经基本停滞,同比增幅仅有2%,上季度还曾出现下滑。

经常上微信的朋友们,如果你有一:不停花时间去考虑或者计划使用社交媒体、二:有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冲动,以此来忘记现实问题;三:曾经试图减少使用但未成功、四:如果被禁止使用的话会感到烦躁、焦虑;五:过多使用社交媒体,以致工作或学习生活受到负面影响以上症状,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社交焦虑症。

研究表明,年轻人、女性以及单身人士更容易产生社交媒体依赖或成瘾,外向型、焦虑型、自恋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受社交媒体左右,而自律型、自尊型、温和型性格特征的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较少表现出依赖。过多的屏幕时间,直接的后果就是屏幕脸、焦躁心,还会表现出与酒精成瘾等传统成瘾类似的表征,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与微博、人人网等开放型社交平这种任何人都可以浏览信息的社交网络不同的是,微信是半封闭社交平台,必须互相加为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圈的内容。如果把社交模式按照熟人、轻熟人和陌生人三种划分,微博和论坛是三种都有的叠加版,微信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交模式。

有人看中了这个平台,做起了微商或者营销,有领导利用朋友圈宣传企业,有商家发动顾客集中点赞以期获得知名度等等不胜枚举。微商们因过度刷屏、卖假货甚至文案过于脑残而屡遭吐槽,腾讯也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其余的也让朋友们不厌其烦,但碍于所谓的朋友面子,也不好说什么。

当下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朋友圈成了中国人社交的缩影,朋友圈到底是情感的交流地区,还是商业的垃圾场,或者是其他的展示平台?恐怕腾讯对此都很模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