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的电视相亲节目嘉宾黄菡日前宣布离开非诚勿扰,节目观众纷纷表示不舍。从2010年6月27日初登舞台,到2016年3月19日正式告别,黄菡在《非诚勿扰》的舞台已有6年。这6年也是中国综艺迅速发展的时段。曾何几时,《非诚勿扰》收视屡创佳绩,而今在这个电视真人秀泛滥的时段,相亲节目又该何去何从呢?
电视相亲节目,就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经过节目的特定环节,使台上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实现相亲的目的。
电视相亲节目绝非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登上电视荧屏的舞台。在1998年,湖南卫视成功开播《玫瑰之约》,这是大陆地区第一个打造电视相亲节目的电视媒体,在当年创下了骄人的成绩。
随后几年,《玫瑰之约》不断刷新湖南卫视的收视纪录,创造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然而,其他各省级卫视跟风似的的电视相亲节目,却没有因此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更多的是无疾而终。21世纪初期,电视相亲节目由于收视率的下降遭遇淘汰,最终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2010年,江苏卫视捷足先登,打造了全新的大型生活服务类电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其创新的模式、精良的制作、精美的舞台设计,使得电视相亲节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非诚勿扰》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电视相亲节目再一次红遍大江南北。人们不禁感叹:电视媒体做红人的“相亲潮”又再次归来!
如今占领电视的并非是相亲节目了。荧屏上真人秀类的电视综艺节目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使得人们眼花缭乱。真人秀作为一种典型的电视娱乐形态始终牢牢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无论在哪个国家,真人秀类的电视节目在竞争激烈的收视荧屏中总能保持着稳定的收视率,对电视产业以及社会生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目前相亲节目整体上的低谷态势除了表现在数量上的锐减之外,还体现在观众的流失,而流失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观众,媒介和娱乐方式的富集泛化,加之节目本身语态氛围的日趋缓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渐弱化,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所有的相亲类节目。
除了社会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人的变迁之外,媒介环境的变化也让相亲节目的沃土在这两年不断走向稀释。电视环境本身竞争的激烈和无序让相亲节目的资源过度迅速消耗,其中包括男女嘉宾资源和观众注意力资源,喜新厌旧是中国电视观众的普遍特点,轮番轰炸往往意味着一类节目速朽的开始。
另一方面,适合电视表达的优质男女青年资源也面临着枯竭,几乎所有的相亲类节目都在找人上花费很大的功夫。所以就连最为红火的《非诚勿扰》由一周两期变一周一期,也不是什么怪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