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BAT的地方就有各种口水以及羡慕嫉妒恨,尤其是盘踞了微信QQ超级APP入口的腾讯。在我等外围底层观看者看来,尼玛,腾讯野心太大,布局太大,钱也太多,这是要通吃一切的节奏啊。

譬如说,好多人都说,腾讯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布局简直是“细思极恐”啊。微信都这么牛掰了,搞挂号啥的,腾讯还随随便便地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等若干家公司,另外,腾讯还搞了糖大夫,和各省市医院合作,还搞了“腾爱医生”,这是通吃医院、医生、患者,最后掌握大数据的节奏啊。爱马,你说说,这腾讯对弈的水平得有多高啊,多久前就开始布局了啊?能不细思极恐吗?

但是捏,八姐最近还跟几个腾讯内部的小盆友聊了聊,他们却跟我这个“外围女”的想法大相径庭。这几位小盆友的说法是,额,你们也在神化pony马和总裁办了吧?至少,根据他们的了解,糖大夫和“腾爱医生”啥的都不是计划好的,而是腾讯内部自下而上孵化的。
嘿,听完他们的八卦,其实我只想说,腾讯的内部孵化文化还真心是挺牛掰的。。
ok,八姐贴心地把这几位小盆友的八卦整理一下,供大家阅读哈:

过去两年,马化腾本人对于互联网+医疗其实是非常谨慎的,基本没有在内部松口说过要战略上步入医疗领域。(当然啦,对投资的医疗合作伙伴、内部的一些团队,还是鼓励的。)比如,在2015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他一方面虽然提到了希望用移动互联网来改善民生(如看病难),与此同时,他也审慎认为,医疗太深、太陌生,“这个行业(比如说医疗)后面那么深的产业链怎么做,对我们(腾讯)来说就很陌生了,我们要么就投资、要么就提供API接口,开放给很多懂这个行业的第三方公司。”
其实,糖大夫和”腾爱医生“都是腾讯内部员工自发自己创业去做的,而在项目成功之前,总办态度就是:我们鼓励用户创新,所以看好你们,产品到底做成啥样。反正腾讯高层的态度就是从未高举高打地上升到战略高度。

比如说,“糖大夫”的产品负责人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岳父患了糖尿病,他又觉得市面上的血糖仪很难用,于是才自己突发奇想要开发一个智能的血糖仪的。于是,这位苦逼的童鞋,最初就是自己一个人吭哧哼哧地做“糖大夫”的产品设计神马的,累P了。
后来,这哥们一问自己的领导,哎呦,原来腾讯还有个内部的孵化器“梦工厂”,专门接收的就是这种想自己创业的童鞋的。于是,这哥们就去找“梦工厂”的负责人张林超了。
据说,腾讯”梦工厂”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员工有创业意向了,就可以找“梦工厂”申请,然后“梦工厂”会评估员工的方案、想法的可行性,帮助其梳理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空间和启动资金。不过,一开始,不多。

于是,“梦工厂”方面则多次评估后发现,哎呦,这位哥们智能血糖仪的想法还相对靠谱啊,那可以先试试,不过,话也说明白了,俺们只是“教练”,主要的还得靠哥们你自己啊。
随后,“糖大夫”的这位产品负责人,就快速获得了几个小伙伴,内部建起了初创团队。
“糖大夫”是这种出身,你可想而知了,腾讯高层会特别重视、上升到战略吗?nonono!马化腾、刘炽平们有微信、支付神马的那么多事情要忙,虽然会提供一些关注和建议,但不会在一个部门的创业小产品上投注太多精力的。(当然啦,据说,腾讯mig高层们还是对这俩项目各种支持和关照滴。)
直到“糖大夫”一代发布了,总办大大才委婉地说:小同学,糖大夫首发很有气势呀,不过,也要注意做好产品哦。。

腾讯最近推出的“腾爱医生”也是同样命运,不过更苦逼。这个产品也是由MIG的一位员工牵头内部创业搞的,最后内部孵化的。不过,这个命运的坎坷程度比“糖大夫”更甚。
“腾爱医生”和糖大夫的启动时间差不多。but,“腾爱医生”对接的是整个医生群体,而且是全科医疗,尼玛,你一个完全不懂医疗的人去做一个服务医生的产品,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反正,这位产品负责人时天天加班,泡各种医院了,开发进度慢地令人崩溃,终于在开发了差不多1年后,才终于有了雏形。

而当“糖大夫”和“腾爱医生”两个产品出来了以后,特别是“糖大夫”有了十几万的用户以及一定量的数据积累后,这两个团队一勾兑,其实俺们背后的核心和优势都是大数据啊,未来可以基于大数据干很多事情啊。
据说,到了这一步之后,腾讯的总裁办才觉得有点意思了,说,你们的产品特别是战略都已经想清楚了,嗯,这下可以重点支持下了。
呵呵,至此,“糖大夫”和“腾爱医生”这两个团队才算是入了腾讯高层的法眼、真正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爱马,有木有一种苦尽甘来、抱头痛哭的即视感。

所以说,神马马化腾和腾讯高层们布得局多牛掰啊,腾讯牢牢抓住了硬件、医生端医疗资源等等言论,其实都是扯啊。这不过是一个小员工逆袭、内部创业,而高层们负责给予创新土壤、默默关注施肥的故事罢了。嗯,都散了吧,马化腾不是神,腾讯也不是想象中的腹黑对弈高手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两会上,马化腾可是重点提了对互联网医疗的建议啊,嘿嘿,你们说,这会不会和腾讯内部的这两个项目还不错、形成战略联动有关捏?
反正,听了这位小盆友的八卦后,八姐其实还是有点小震撼的,在企业内部看到的、真的和站在外面猜测到的不一样啊。而且,自下而上的腾讯医疗布局,其实也反映了腾讯牛掰的文化:
1,内部孵化器真有用啊。不得不说,好多公司的内部孵化器纯属摆设啊,首先,你作为一个员工,要想内部创业,先得过了自己顶头上司这一关啊,但是又有多少leader出于私心、或者觉得活干不完,愿意让自己的下属去内部创业的?其次啊,内部孵化器的负责人又有多大的热情和执行力去帮助内部员工创业呢?
2,“专精”的指导思想。据说,腾讯虽然不会像阿里那样经常搞神马价值观建设,马化腾也不会像马云那样煽动性地演讲,但腾讯的员工基本都能感受到的两个词就是“连接”和“专精”。做连接器,只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所以,基本上,腾讯的员工内部创业或者业务拓展也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产品方向,实现方式也是开放合作。
嘿嘿,不知道你们觉得我八的对不对呢?
欢迎爆料&打赏
八姐开启八卦外挂模式,欢迎大家提供科技互联网方面的八卦爆料,后台回复即可。一经采用,红包68-1000元不等,同时视情况附送饭局、线下活动等福利。谁八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