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阿里巴巴周二称该公司将购买Lazada的5亿美元新发行股份,并收购该公司部分股东所持股份,投资总额约为10亿美元。这将成为阿里巴巴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
阿里发起最大海外收购投资10亿美元进军东南亚?
这项收购到底前景如何,取决于目前还不清楚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项收购完成后,Lazada将更多地服务于中国市场还是东南亚本地市场。根据Internet Live Stats的数据,目前东南亚区域总零售额中仅有3%来自电商;咨询公司科尔尼的数据更是显示,电子商务在东南亚地区零售销售中的占比不足1%,而欧洲的这一比例为6%,中国和美国均为8%。相形之下,面向中国市场可能更有想象空间,目前中国的各大电商平台上,都有大量东南亚进口商品,市场需求是明显的。再加上按照Lazada本身的B2C模式,和阿里控股后将建立的管控机制,阻碍交易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将有所减低。不过,中国已经开始征收海淘税,加上中国国内品牌也在成长,因此能不能在跨境电商的洗牌期实现真正的发展,也考验着阿里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
阿里发起最大海外收购投资10亿美元进军东南亚?
第二个问题则在于,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能承载电商的发展。东南亚道路和港口投资常年匮乏,运输成本较高。东南亚电商发展最大的瓶颈除了决定货物配送成本的交通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互联网的普及率。根据we are social公司2015年发布的报告,东南亚的互联网渗透率只有33%,在该报告所研究的全球12个区域内排名倒数第三,仅优于非洲和南亚。互联网的普及率决定了电商网站的流量与成交情况。
但这些疑虑并没有拖住阿里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脚步,即便是在投入最大、最难啃的基础设施领域。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曾以3.125亿美元购买新加坡邮政服务10%的股份,2015年阿里巴巴又寻求与印尼邮政进行合作,把中国到雅加达的投递时间从一个多月缩短到两周内。
阿里发起最大海外收购投资10亿美元进军东南亚?
对于处在走向成熟期的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风口”的模式和资本的追逐,而是别人短期内难以复制和取得的核心优势。互联网时代中,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为当下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的解决方案。从最开始的淘宝网店,一直到目前的外卖app、P2P等平台,它们都凭借互联网的力量对以往的线下实体产生了冲击。但是,这些靠模式取胜的后发者们如果没有啃下硬骨头的硬功夫,只要传统实体开始拥抱互联网,它们就会受到难以抵御的竞争。就像淘宝上会出现假货问题、刷单问题、维权难问题;线上外卖成了无证黑作坊的天堂;P2P成了庞氏骗局的代名词。我们又会重新发现那些信得过的实体品牌有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口碑好的餐馆有了移动支付和线上下单、专业配送,风控能力稳定的银行也开始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实体上稳扎稳打的硬功夫,“+”上互联网,比互联网“+”上难啃的实体,要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电商和东南亚电商的物流搭建再难做,阿里还是要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