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迭出,资本追逐。近年来,提到经济活力、产业升级就必谈互联网,互联网近年来似乎已经是希望的代名词。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风口越多,革故鼎新的速度越快;资本活跃,有流入就必然有流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当媒体和行业把聚光灯打在成功完成又一轮融资的初创公司或高歌猛进的行业巨子身上时,那些曾经在这个舞台辉煌过的“老牌”却在黯然退场。
新浪面临资产出售 互联网老牌何去何从?
新浪正是如此。新浪门户网站收入较两年前下降15%;股价在过去10年里也仅上涨77%。相比之下,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同期股价上涨了31倍,腾讯更是上涨了53倍。与曾作为门户网站傲视群雄的雅虎类似,新浪悄无声息“不进则退”了。
华尔街日报引用了MCM Partners驻香港分析师Ryan Roberts的分析结论称,假设新浪门户网站业务的价值为零,算上新浪拥有的净现金和其他互联网资产,新浪目前的估值较其各部门加总的价值折让近30%。也就是说,新浪目前在股票市场上的估值还不如它各部门的资产总和,这意味着新浪整体正处于价值洼地,是开始收购的大好时机。
新浪面临资产出售 阿里巴巴最可能成为买家
那么,谁会收购新浪?如果真有收购者,那么既有可能是阿里巴巴。首先,新浪并不是全无亮点。截至去年12月份,微博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2.36亿,在中国社交媒体中排名靠前。而阿里巴巴已经持有了作为新浪核心收入来源的微博31%的股权;不要忘了,阿里与腾讯相比,正缺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交场景。不仅如此,阿里巴巴与新浪进行合作后所带来的广告投放收益,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浪整体所面临的困境,实属重大利益关联方。和资本结构和业务架构上,阿里在收购新浪上既有优先权,又有驱动力。
但收购也好,出售部分业务也好,新浪如果要重振雄风,还是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何新浪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门户网站近年来的确面临来自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人们渐渐依赖社交APP上的推送而非点进门户网站刷新闻。新浪虽然拥有“微博”这一强有力的杠杆,但似乎并没有将其充分使用。在迎接新风口上,新浪也总有点应对不足。做网站出身的百度早已不仅仅专注于搜索业务,而走上一条通过O2O融入到更多场景之中,并利用其自身数据资源和运算能力发展出来的新的服务,比如“百度大脑”、无人驾驶等等。
巨头面临转型难题 科技老牌何去何从?(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当然,类似的应对不足也不仅仅发生在新浪身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日数据存储公司(EMC)公布了不尽人意的业绩,而在此之前,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英特尔公司(Intel)的财报同同样令人揪心。EMC的财报一针见血指出了这次业绩滑坡的根本原因:科技支出正从企业数据中心迁移至外部云服务,并从个人电脑迁移至移动设备。那些安装、运行自家专用计算机硬件的公司,其支出正在放缓。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必然意味着加速洗牌,在这个语境之下,微软那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可能将成为更多互联网公司的警世恒言。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