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政策推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7月8日人社部发文《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报告中将长期护理险的试点上升到国家层面,并且此次试点明确了老人支付端由谁买单的目标,我们认为此次养老政策的推出有利于快速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政策中指出长期护理险的服务对象是基本医疗的参保职工人群,长期护理险支付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并且长期护理险能支付服务对象70%的基本医疗支出。

“老有所依仍有痛点待破

  1、我国养老需求庞大,目前养老产业产能低并处于早期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65岁人口的增长迅速,占比已超10%。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将在2060年达到老龄化人口顶峰。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迅速,占比已超10%

长期护理险试点推进 “老有所依”仍有痛点所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而目前我国不仅仅是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老人需求大,长期护理险的覆盖面仍然单一,无法涵盖农村老人。65岁以上,老人的经济收入大部分依靠家庭的成员,退休金等不能支撑老人的正常生活。

长期护理险试点推进 “老有所依”仍有痛点所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长期护理险试点推进 “老有所依”仍有痛点所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养老需求与养老供给不匹配

虽然养老服务机构从2009年到2013年的同比增长率高达10%,养老机构床位数从2009年266万张增长到2014年577万张。但是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却从2009年75%下降到2014年55%。

长期护理险试点推进 “老有所依”仍有痛点所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长期护理险试点推进 “老有所依”仍有痛点所破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护理人员缺乏,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难以满足。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失能/半失能以及独居老人可能最大的潜在服务人群,一般而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比在1:2到1:3左右,而目前我国护工数量严重匮乏,2010年注册的养老护理员数量仅为3万人,护理人员的缺失使得长期护理需求难以满足。

3、老人的医疗支付需要找到一个出口

如果老人的基本医疗支出每月按2000元算,那么全国的老人有接近4000万,那么每一年的医疗支出在8000亿元,15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收入为11193亿元。支出压力大,老人的医疗支付需要找到一个出口。

日本的养老产业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1、日本的养老产业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庇护

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等一些法律体系,日本这种健全的养老法律体系能够有效地去引导社会组织去积极地参与养老产业,提高行业的一个效率,从而保障养老产业它持续的运转。

2、日本用于养老医疗支出的保险资金来源广泛

日本介护保险是属于社会保险形式,筹集的方式主要是有政府、用人单位以及参保人,政府占比是50%,参保人分为两类,一类是65岁及以上的高龄者,二类是40到65岁的人群。这些资金使得老人有充足的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