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11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集团收入同比增速高达59%,达321.5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41%至149.63亿元,利润率为47%。
阿里巴巴良好的电商数据是其抢眼表现的一大支撑。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收入(淘宝、聚划算、天猫)同比增长49%,达到233.83亿元。从数据的角度来说,表现良好的电商零售平台需要两个支撑,一是成交总量,二是转换(变现)率。根据财报公布后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CFO武卫的解读,阿里GMV的增长得益于淘宝手机应用的社交功能,这一功能促使人们打开淘宝的频次上升,从而也增加了在淘宝上消费的可能;转换率的增长则与越来越多地提供品牌推广和营销等服务所获得的超出佣金的收入有关。
在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阿里的营收和利润均能够同比大幅上升,反映出了阿里电商巨头地位的稳固以及变现能力的增强。但是,更受投行和科技圈关注的,可能是云计算。
阿里云业务的增速保持在3位数
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阿里云始终保持着三的增长。在大摩此前发布的研报中,阿里云计算部门的估值更是达到了390亿美元。本季财报公布的云计算业务收入为12.43亿元,较去年同一季度的4.85亿元上升156%。
云计算收入增速继续傲视全球云服务巨头,一是得益于付费客户数年化上升119%,达到了57.7万户的规模;二是由于付费客户增加了对其云服务的使用量,在其现有的付费模式框架内促进了收入的上升。
阿里巴巴和杭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云栖大会是其行业领导地位的标志之一
云计算业务的发展,是阿里日趋具有科技公司特性,而非单纯作为传统电商的一个标志,阿里也得以减轻在股价上所受的虚假交易和假货问题上所承受的压力。云计算的迅速增长与日趋接近盈亏平衡,还为阿里巴巴的经营成绩增添了亮点。但是,除了云计算,阿里还有其他牌吗?
答案是肯定的。阿里的业务部门中,有一个部门的收入增速比云服务的收入增速更快——大文娱部门。根据此次季报,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的季度收入为31.35亿元,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286%!大文娱部门也正是阿里在本季度才整合设立的,虽然不及云计算那样具有“风口”性质以及技术和基础设施上的双重“易守难攻”,但大文娱下的业务如阿里影业和优酷土豆,投资周期要比云计算短,变现能力也更强。
除了云计算 数字媒体和文娱也是阿里巴巴业绩强劲增长的驱动因素
可以说,阿里正在从事实上而不仅仅是战略上向科技和娱乐进行转型。通过整理其财报的数据可以发现,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占总营收的84.7%,较上季度的88.5%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落。阿里还将通过打哪些“牌”来定调“后电商”时代,或许可以从阿里未来的投资布局中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