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米罗蒂奇正在颠覆着 NBA 关于欧洲球员的那套陈词滥调
NBA 中对于欧洲球员的评价通常是这样的:他们表现疲软、普遍喜欢在外线游荡,更倾向于 “理智地控制比赛”,但 “缺乏成为巨星必备的阳刚之气” 等等。诺维茨基职业生涯早期在季后赛里的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据 —— 身体对抗条件的不足,让他在激烈的争夺中很难占得先机。
欧洲球员的这种现象,与崇尚身体对抗的美国球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便在90年代有迪瓦茨(Vlade Divac)以及马修利奥尼斯(Sarunas Marciulionis)这样不惧对抗的欧洲球员存在,但欧洲球员整体的疲软还是难以改变。达科·米利西奇(Darko Milicic)的失败,以及诺维茨基在季后赛的难有突破,都鉴证了人们的看法:欧洲球员不具备足够的身体对抗能力。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看法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尽管看到了新生代4号位球员尼古拉·米罗蒂奇(Nikola Pekovic)撞城槌式的进攻,也领略了佩罗·安蒂奇(Pero Antic)凶狠的抢位,老一辈的评论员仍旧不以为然。但无法否认的是,91年出生的米罗蒂奇在公牛队的第一个赛季就已表现抢眼;更重要的是,他正在打破着 NBA 对欧洲球员的陈词滥调。
米罗蒂奇是欧洲新生代的高个子球员,与诺维茨基和保罗·加索尔的风格也不尽相同。NBA 有个规律:每一个新晋的欧洲球星都能在其 NBA 生涯中获得总冠军 —— 保罗·加索尔打破魔咒夺得了总冠军,诺维茨基最终也获得了总冠军。
米罗蒂奇作为一个菜鸟,目前当然还一无所获,但他是继诺维茨基和加索尔之后,第一个秉承他们理念的欧洲高个子球员;他终会接过他们的衣钵,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热衷于破坏内线,同时也能拉到外围投射三分。他传球意识出色,跑动也很积极。米罗蒂奇现在还没有达到加索尔或者德克那样的高度,但是他很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很显然,他是个巨星的胚子。
特别要说的是,人们对于米罗蒂奇的评价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两级分化状态,认为他的未来不是巨星就是软蛋,很多评论家并不知道如何定义米罗蒂奇的未来。在皇家马德里篮球队效力了四年之后,米罗蒂奇最终在今年夏天签约了公牛。相比于他的三分或者强打,米罗蒂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适应能力。虽然不够老练,但是人们还是能看到他的自信以及充足准备。
相比之下,他的队友道格·麦克德莫特(Doug McDermott)起初也曾被认为是联盟里又一个成长道路明确的菜鸟。但在告别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后,他却在新球队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部分原因是他的主教练希伯杜(Tom Thibodeau)在人员布置方面的问题,但他在膝伤之前的表现也毫无亮点,对比赛的进程也毫无影响。与此同时,米罗蒂奇却已经在与泰·吉布森(Taj Gibson)、保罗·加索尔(Pau Gasol)、以及乔吉姆·诺阿(Joakim Noah)激烈的队内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出场时间。
所以,是时候停止对于欧洲球员 “普遍疲软” 的评价了。这种评价所体现的,只是排外的懦弱,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尼古拉·米罗蒂奇闪耀 NBA,定将让那些对欧洲风格的偏见销声匿迹。如果他能获得更多的出场时间,一定会成为年度最佳新秀的候选人;即便不是,也会被更多的人认识。这个来自黑山的大个子在 NBA 追逐冠军的旅程中,表现令人印象极其深刻。说实话,对此我并不惊讶。一点儿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