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午后,阳光把海淀驾校训练场的柏油路晒得发烫,方向盘摸上去都带着灼手的温度。我握着科目三的换挡杆,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滑,连后视镜里的标线都看得有些模糊 —— 就在这时,一阵轻快的吆喝声顺着风飘过来:“同学们,来领清凉啦!”
转头望去,几辆贴着 “清凉特攻队” 字样的小车停在树荫下,工作人员正麻利地从保温箱里往外搬东西:冒着白气的酸梅汤、裹着冰袋的绿豆汤,还有用保温箱装着的小布丁和糯米糍。教练笑着拍我的肩膀:“快去,歇会儿再练,他们特意给咱们送解暑的来啦。”
接过一杯酸梅汤,吸管刚碰到嘴唇,酸甜的凉意就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浇灭了心头那点因反复练习而生的烦躁。旁边的女生正撕开一片清凉贴,小心翼翼地贴在额头上,“嘶 ——” 地舒了口气:“这玩意儿也太舒服了!刚才倒库倒得我脑壳疼,现在感觉脑子都清醒了。”
穿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正给大家分发冰棍,还不忘念叨:“天热容易犯困,练车的时候千万别急,把动作做扎实比啥都强。要是觉得头晕,立马跟教练说,千万别硬撑。” 话音刚落,就有学员举着冰棍笑:“放心吧!这冰棍一吃,我感觉能再练十圈倒库,保准一次过!”
树荫下顿时热闹起来,有人举着绿豆汤和教练碰杯,有人对着镜头举着糯米糍比耶,还有人边啃西瓜边讨论刚才的练车细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每个人带笑的脸上,刚才被热浪蒸腾的疲惫,好像都随着冰饮的凉意慢慢消散了。
其实来海驾学车前,我总担心夏天练车会是场 “煎熬”:顶着大太阳暴晒,重复枯燥的动作,说不定还得挨教练的训。可这半个多月下来,除了日渐熟练的换挡、刹车,记住的更多是这些细碎的温暖 —— 练车间隙递来的纸巾,被晒烫的方向盘套提前换成的冰丝款,还有现在手里这杯恰到好处的清凉。
喝完最后一口酸梅汤,我把空杯子扔进分类垃圾桶,转身走向教练车。刚才还觉得沉甸甸的方向盘,此刻握在手里竟轻快了不少。后视镜里,“清凉特攻队” 的工作人员正给新来的学员递冰棍,笑声顺着风飘过来,和引擎声、换挡声混在一起,成了这个夏天最特别的背景音。
原来学车路上,最动人的不是快速拿证的喜悦,而是在闷热的午后,总有人记得给你递上一份清凉。海驾的夏天,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把车开得平稳,更让我懂了:好的陪伴,就是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都有人为你撑起一片荫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