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吗”再融6200万谁触发了深度垂直应用的“从0到1”
距离C轮3000万美元13个月后,7月20日,“大姨吗”App将再添6200万元人民币“粮草”——汤臣倍健宣布战略入股。然而,对这款最受欢迎的女性经期健康管理应用来说,这不算什么,此前从A轮到C轮共4500万美元,她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这又是一个深度垂直产品快速成功的案例。创始人、CEO柴可曾这样形容这一程:“创业的路上,从0到1与从9到10的阶段是两个最难的过程。”他说的这个“从0到1”,则始于中国最大的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天使汇”。除大姨吗外,这里还跑出过滴滴打车、黄太吉、下厨房等明星项目,现在都跻身“百倍成长俱乐部”。
风光背后,人们却容易忽略他们曾经的艰难——钱差点甚至几度烧光,不受投资人青睐。即使像“大姨吗”这样初期迅速做到了26万用户、18%的DAU的产品,仍无法让投资人放心地掏腰包。
“数据非常非常好看,但现实是仍然没人投钱。”柴可这样回忆。更糟糕的是,始创团队竟近半离开了他。柴可反思,觉得是自己没有及时明确始创团队的占股比例所致。
“大姨吗”的最初遭遇基本代表了初创企业的全部痛点,“融资难”似乎成为新生项目迈不过的坎儿,但天使汇创始人、CEO兰宁羽对此并不赞同。“这是个伪命题,只要创业者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获得融资。”他说,“天使汇的使命就是让‘获得第一笔融资’成为真正付出的梦想者的基本权利。”
2012年5月,仍未等到曙光的柴可发现了天使汇,并将项目上传至该平台。创投经理们帮他梳理了项目特点并指导如何向投资人展示。在后来的一场“Demo Day”(天使汇闪投前身)活动中,“大姨吗”崭露头角,7家投资机构围住了柴可,最终他选择了以真格基金为领投的三家投资机构。
柴可有一个“桥牌”比喻:先机、运气和策略。“先机占到、运气来了,有贵人愿意辅助你一把,再把事情做好,事情就成了。”
借力天使汇后,柴可的确越发顺利地“把事做成“了。目前大姨吗注册用户已超过8000万,日活420万,估值达两亿多美元。今年3月,“大姨吗”开启商业化之路,深耕女性垂直电商、健康增值服务和精准推广服务等领域。
在天使汇平台上,同样渴望成功的初创企业还有近5万个,并以每天四五百个的速度增加。如何更大范围地帮助他们融到“第一笔钱”,成了天使汇最急迫的任务。他们发现,很多创业者的项目很好,却因为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打动投资人,导致融资搁浅。
在兰宁羽看来,如果一个企业融到钱走上正轨后,后面就很好继续了,投资机构会抢着投资,银行也会主动借钱。“最难的,往往是刚起步的时候。”
“我们已经摸索出一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兰宁羽说。他用升级打怪比喻创业者在天使汇得到的持续帮助。即使只有少数企业能进入投资人法眼,那些没被挑中的企业也会等到免费的额外帮助、辅导和宣传,磨练成熟后,创业者可以重新向天使汇提交众筹申请。
现在,天使汇上项目的平均融资速度只需两周,最快只需40分钟,“闪投”成功率更高达50%。这些优质项目也让投资人们得到高回报。目前天使汇已出现近30家成长超过100倍的项目,为50多位个人天使投资人或机构投资人带来逾百倍回报。
兰宁羽对股权众筹的前景充满信心。“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的级别,我们要以更多的方式持续帮助创业者,彻底解决他们的融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