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互联网大会直击社区o2o死亡名单之谜
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习大大也出席了现场。在这么重要的时刻,由中国房地产报、优博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房地产产业链主题年会下的“2015‘大物管+智能’创新论坛”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
“大物管”时代——互联网+社区物业先行
社区消费、大数据分析、社区物流配送、金融、智能家居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如何实现资本化与平台化双向结合,以及盈利如何持续,仍是大物管热潮下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现代制造业为技术支撑的自动化物业管理的概念无疑为当下的物管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可能性。
在大物管的战火时代下,房企、物业公司、传统的企业如何守,京东、小米、腾讯、360等互联网新贵如何战,老牌家电厂商海尔、美的、和跨国大鳄LG等巨头如何擦亮手中智能产品这杆抢,技术派华为和技术网络提供商等又如何支撑这个战局,中国社区商业全服务科技平台爱助家发表了他们对大物管时代实际的见解。

爱助家创始人兼CEO蒋君
面对资本寒冬,对社区商业的影响?
两年前,互联网+社区如雨后春笋,很多投资人都在追捧社区O2O项目,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很多同行业都倒下了。究其根本,主要是市场环境的影响,而市场环境则由硬件和互联网技术决定。这一点,作为一个资深的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对互联网技术驱动于人生活的影响深有体会。
2000年,主要上网靠拨号上网,BBS等论坛随之发展起来;随着硬件技术不断改进,2003年开始,信息爆炸,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网站应运而生;之后,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有了购物、服务的需求,2005年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逐渐火了起来;再之后,随着宽带入户,2007年视频网站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不过当时的视频主要是微视频,播放技术还不像现在成熟。
互联网的发展或者说整个社区O2O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当下的风口所在。两年以来的O2O项目基本都是先烈,是因为当时市场环境的不成熟,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泡沫期过渡到了现在的融养期。这个过程才是真正考验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社区商业如何面对资本寒冬,或许主要取决于谁能坚持到最后。

爱助家,如何任性地整合APP?
爱助家的商业模式相较于其他的同类型平台,是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服务整个社区是基于人的需求思考,因为人在社区中待的时间最长。业主对于多样性的社区服务,各种生活便利以及积极的邻里关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正是业主的痛点所在。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商以及物业公司社区的痛点是如何才能够降低获客的成本,我们希望爱助家的产品能在大大提高物业收入的同时,降低他的获客成本以及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基于这些痛点,爱助家提供了“1+3”的解决模式,“1”是指以手机开门禁为入口打造高频入口场景,实现三大系统“物业管家、社区商家、社区帮帮”的合作共赢模式。

整合高频场景化应用是社区商业的重要突破口
爱助家首先在社区植入了智能门禁,在爱助家APP里联通了社区的单元门,为业主提供了手机开门禁的高科技体验,还能对访客进行授权,极大地方便了业主。用户在回家的时候都会启动这个APP,每天还能开门见喜,赢取开门红包,甚至开门能看到家人留言,鸡汤文等;有了这个“1”之后,再去在此基础上,再去丰富业主的使用场景。即三大系统,分别指物业管理、社区商家、社区帮帮三大系统。
首先,我们会通过软硬件产品的开发,提供移动+PC的解决方案给物业公司,PC端提供物业管理信息化平台,移动端提供管家APP,可以对物业的报修、缴费、投诉等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管家APP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提高物业效率,随时随地可以接单,物业也可以根据工作单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及绩效打分、淘汰机制的建立等。
其次,社区商圈的生态一定要建立,周边商户不具备互联网信息化能力,基于此爱助家开发了商户版APP即快商店系统,可以让周边商户快速建立自己的商城,包括商品的管理、订单查询、优惠券发放、在线支付。
有了商城和物业管理系统,还需要激发社区闲置劳动力的积极性,基于此爱助家提出了众包合作模式,旨在最大限度盘活社区资源,满足用户需求。
爱助家旨在提供多种合作方式,与物业公司携手共享O2O风口红利。

如何看待社区O2O的死亡名单?
爱助家蒋君对社区o2o的死亡名单发表了如下见解:“这种社区O2O的发展现状是非常正常的。”
在互联网发展领域、社区发展领域各种经营模式都处于一个试验的阶段,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优胜劣汰很正常。
现阶段,由于资本市场发生了变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变化以及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媒体对此进行了过多的渲染,使大家更加清晰理智的认识到,现阶段投资要理性,对投资都持一个观望的态度。
“关于O2O死亡之谜,在我看来,融资节奏和运营很重要。”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现金流的控制。举例来说,有些公司在融资成功后,进行迅速扩张,导致员工激增,成本升高,融资节奏没有把控好,或是没有跟下一波融的资金很好的串联起来,导致资金链断裂。
因此,把控现金流,资本运营方面是很多初次创业公司面临得十分艰难的问题;如何着眼于具体得资金与现有得项目如何运营,如何扩充和调整模式都是创业者要面对的十分实际和必要的问题。
市场的大环境如何其实跟创业者本身没有决定性关系,重要得不是去说我们的处境如何,而是在此环境下踏实地去做;如何做并不重要,重要得是做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