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学”都提出,既要立足当地,对当地个性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要跳出地方看地方,把各个地方联系起来共同探索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普遍规律。

那么,跳出地方看地方,应该跳到什么高度?如果我们随着文学大说《蔚蓝国度》的作者壮洪先生的超凡思维,穿越时空,不仅跳出地方看地方,而且跳出地球看地球,把地球自然村与宇宙星空中的“蔚蓝国度”做比较研究,那就会使我们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博大,想象力更丰富。

庄洪先生在“文化创新,开创人类新文明——《蔚蓝国度》文化创新成果发布”中说:站在宇宙看地球人间,会看得很清楚。天堂有路心为径,我有心,您有心,大家都有心,就可以贯通融合,互动和谐!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之路在我们的期待、思考、探索中清晰通畅起来!地球人类作为宇宙空间的一个物种,作为地球社会的主人,有着共同特性、共同行为、共同命运!虽然构成人类整体的个体品质和命运千差万别,却都被人类的共同命运左右。无论有多少变化,地球人类总是不约而同、自然而然地朝着共同的终极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行。地球人类本是一家,全球社会本是一体,人类方向本是一致!

正因为看到了这种一致性,庄洪先生要把一份珍贵的人生礼物分享给大家!这份礼物,每个人都需要,它是天、地、人合作生产的宇宙高科技产品,它能给享有它的人带来吉祥,带来智慧,带来能量,带来健康,带来财富,带来快乐,带来幸福!这份礼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从古至今所有的智者仁者都在研究探索,所有渴望幸福的人都在期待、学习、实践。他把思想创新的目标定位在:沟通天与人、贯通理想与现实、融合灵魂与肉体!在思想创新的主要内容中提出“共享主义”的理念。

我想,把共同快乐生产与共同幸福享受融合起来,即把生产、支配、消费各个环节变成一个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那就是共享主义了。那么,是什么可以把共同生产与共同享受融合起来?从古至今所有的智者仁者都在研究探索并且能给分享它的人带来吉祥、智慧、能量的珍贵礼物是什么?那就是在无形中决定任何人的命运并支配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法则。

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地球人、宇宙人以及地球、宇宙都是“道”即自然法则的产物。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是认识论层次上的表现形式;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法则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文化是包括对人的自身自然内在的整个自然界的人性化、意识化、信息化。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然界及其运行法则,就能够形成和创造多少文化。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相对来说,整个宇宙自然及其运行法则“寂兮寥兮”、“大道泛兮”;而人类所能够感觉和意识到的“人化了的自然界”,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对于地球人类而言,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可以说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结晶。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所谓“真传一句话”。我们通过“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意识到“道”、“长生天”、“真理”并不是个人的东西,它们只是称谓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自然法则,而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任何人的命运并支配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说到底,科学文化所揭示和反映的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规律即真理是客观存在。马克思说:“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文化,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与揭示规律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认识论层次上揭示规律的表现形式,只是构成他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而他所揭示的规律即真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是普遍的”,是“为大家所有”的。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所有的智者仁者,都可以在世代传承中,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研究探索原本客观存在并且原本可共享的自然法则及其巨大能量。这就是我们共创与分享科学文化的本质基础所在。

以经济角度来看,从片面强调共产到共产与共享融合发展,就会形成共享经济。据有关资料,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培育了人们合作意识,看到了事物的整体性。共享经济有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原本应该共享的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共享经济能让人们根据自己的日程来选择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安排自己的日程。共享经济的发展——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再中介化:个体服务者虽然脱离商业组织,但为了更广泛的接触需求方,他们接入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平台。

同样,学术研究和文化产品也可以同创共享。今年,我们在民间智库草根网建立的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每天刊载2篇博文,主要集中展示中国学、各个地方学以及互联网思维等方面的文章和信息,包括北京学、上海学、广州学、杭州学、西安学、成都学、香港学、澳门学、中国蒙古学、中国藏学、中国回族学、广西状学、新疆维吾尔学等40多个地方学、民族学。这是我们在地方学研究领域建立的交流活动平台,准备用半年时间集中展示已有成果,之后努力将学术研究成果的供给侧同创与需求方共享结合起来。立足当地、服务现实的地方学研究,都需要走进大学、走向社会。如果更多的地方学研究机构,共同营造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使它形成更大的合力,在更多的地方走进更多的大学,走向更广泛的社会领域,那么它的作用和价值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在共享经济时代,学术成果的同创与分享。

互联网时代为人类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使宇宙空间站与地球信息沟通变成了现实,使“蔚蓝国度”的思想与地球现实生活的相互借鉴融合成为可能,这是星际之间的智慧碰撞、资源整合。对于地球自然村的地方学研究来说,也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应该有宽视野、大格局、高层次。互联网在重组人类思维,“互联网+”时代在促进学术研究方式的转型。未来几年,我们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在公开、透明、自由的学术研究范围中,愿意与所有对课题项目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完成“中国学视野下的鄂尔多斯学研究”、“鄂尔多斯学与各个地方学”、“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三部专著(暂名)。对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来说,将注重两点:一是要保底,靠我们自身力量能够完成这三部专著;二是不封顶,争取吸引、重组、整合社会各界更多的智力资源。人们的探索角度、思维方式、写作风格等是多样的,而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同一的”,因此我们确信有智慧、有能力使更接近于客观规律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者:包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