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医学智慧。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涌现出一批智慧中医人,他们在中医药和AI技术结合上做出了贡献。

王立栋,男,1981年5月出生,浙江磐安人,师承侯怀奇,毕业于安徽亳州技师学院。1997年参加志愿者活动。1999年7月入职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应征入伍200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3年3月退伍回到原单位,历任生产组长、车间主任、纪检监察员、纪检监察室主任兼公司食堂内控负责人等职务。在职大专学历。1999年2月,被金华市教育委员会评为“金华市职教志愿者服务队最佳队员”;在服兵役期间获“团优秀士兵”嘉奖2次;在工作和抗疫期间,先后荣获“义乌市总工会2017年度最美职工”“2019年度江东街道优秀志愿者”“2022年‘义’同抗疫,江东有你抗疫志愿者”。多次被评为新光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其承担的“贝壳打孔技术攻关项目”,荣获义乌市2010年度“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活动优秀成果奖
2016年成立新光康疗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利用业余时间为市民群众开展按摩理疗、艾灸拔罐、正骨推拿等康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服务市民群众4100多人次。王医师待患者为家人,在病症面前一丝不苟,一心为患者着想,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医圣张仲景所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是王立栋医师在几十年职业生涯中的真实写照。2022年,新冠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王医师不畏艰辛,挺身而出,日夜奋战,捍卫一线,为成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医师时刻谨记:“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为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
王立栋同志,国家二级技师,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81年5月出生的浙江磐安,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毕业于安徽亳州技师学院,师承于推拿大师侯怀奇,学习正骨推拿、“非遗”铜火罐诊疗法,他立志用中医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
2016年,他成立新光康疗志愿服务队,将爱心与技艺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目前,他用推拿、艾灸、拔罐等为社区群众服务达4100多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信念。
2024年7月,王立栋在亳州了解到“非遗”铜火罐诊疗法的深厚底蕴与独特疗效后,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深知,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瑰宝。于是,他立志要深入学习并掌握这门技艺,让更多人受益于非遗铜火罐诊疗法的神奇。
为了学习好“非遗”铜火罐诊疗法,王立栋开始了亳州求学之旅。他拜访“非遗”铜火罐传承人侯怀奇,虚心求教,不断揣摩、实践,把定罐、走罐、温罐等技法反复练习,力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精准无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凭借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他从未放弃过。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钻研,王立栋终于掌握了非遗铜火罐诊疗法的精髓。他的技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找他调理身体,希望能亲身体验“非遗”铜火罐古老技艺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非遗”铜火罐诊疗法,王立栋申请了设立“非遗”铜火罐诊疗法实训基地,他的挂牌实训基地也为更多人打开了学习“非遗”铜火罐诊疗法的大门。这个基地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环境,还成为了推广非遗文化、传承中医精髓的重要平台。
王立栋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奋斗与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大医精诚”,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他的人生画卷将继续展开,我们期待着更多关于他的精彩故事。

“焕发新生”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复兴。通过智慧中医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期待中医药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